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姚某明明在我们社区当干部,咋成‘失业’人员了,还被聘为公益性岗位人员?”此前,资阳市安岳县岳城街道纪工委在土城门社区走访时,几名群众的闲聊引起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注意。
安岳县岳城街道纪工委干部核查公益性岗位资料。(安雷 摄)
公益性岗位本是用于兜底和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怎么会出现被社区干部占用的情况呢?
带着疑问,岳城街道纪工委干部立即前往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和县就业局核对情况。经大数据筛查,土城门社区副主任姚某的名字的确出现在全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中。
资料显示,自2018年7月起,姚某通过提交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困难认定材料等,申报取得了县城区某执法大队公益性岗位工作,连续21个月领取岗位补贴及医保、社保补贴共计4.2万余元。
身兼社区副主任之职,却同时占据公益性岗位,这明显是违反规定、与民争利的行为。岳城街道纪工委立即成立核查组对姚某占用公益性岗位相关问题开展核查。
“你任职期间是否办理过失业证并进行就业困难认定?”核查组工作人员找到姚某询问。
“2007年我从丝厂辞职就办了失业证,后来继续登记了,想着以后不在社区上班了,方便再就业。”面对询问,姚某解释道。
“你申请过公益性岗位吗?”
“我没有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只是帮朋友丁某申请过,后续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他本人完成。”姚某支支吾吾道。
“那以你的名义申报了公益性岗位后,补贴是谁领取的?”
“申报成功后,我办了一张银行存折用于补贴发放,办好后就交给丁某了,是他在领取补贴。”
“医保、社保补贴又是谁领取的呢?”核查组拿出一份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
“这个……是我领取的……”姚某低头交代了问题。
原来,姚某和丁某早已结成了谋财“搭子”,两人达成一个“协议”,姚某出借身份申请岗位,丁某顶替上岗,待遇两人共享。每月工资到账后,工资归丁某,社保、医保补贴由丁某通过微信转账给姚某。不到两年时间,姚某便获得公益性岗位社保、医保补贴1.3万余元。最终,姚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予以追缴。对丁某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县就业局就业指导股负责人杨某因审核把关不严,受到政务处分。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安岳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人社局、县就业局、用工单位等部门,聚焦低收入群体公益性岗位关键环节、关键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采取“线上数据比对+线下实地走访”的方式,比对民政、社保、财政等部门数据3.2万条,累计发现问题线索34件,立案查处14人,挽回经济损失超50万元。同时,推动相关部门梳理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清单,清退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17名,推动公益性岗位规范化运行。(作者:蹇明芳)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