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组长终于把保险服务联系卡发给我了,证明我的保险是真真切切买了的,现在心头踏实多了。”面对前来回访的德阳什邡市纪检监察干部,该市雍城街道花桥村村民李阿姨高兴地说道。
事情的起因源于什邡市纪委监委在开展“有事找纪检 解决靠组织”工作期间收到的一封网络举报信。信中反映花桥村小组长陈某某违规克扣医保费,造成村民生病住院无法报销医药费。
鉴于举报信息较为完整,可查性较强,什邡市纪委监委交由雍城街道纪工委负责处理。雍城街道纪工委随即成立核查组,对相关当事人展开走访核实。
“你家是否购买过城乡居民小额保险并报销?”
“买了的,但是当我母亲出院,想去报销意外保险时,工作人员却给我说不能报,可我明明交了保险费的。”
“你的保险费是交给谁的?”
“交给小组长的,一共200元,他还给我开了收据。”
核查组向村民走访了解城乡居民小额保险缴纳情况。(刘星月 摄)
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并非个例。核查组在走访该组其他村民时,一边收集陈某某为村民开具的收款收据,一边与保险公司出具的购买名单进行比对,发现存在有12户村民交纳保险费共计2100元,由陈某某代收却均未购买保险的情况。
掌握初步证据后,核查组随即找到陈某某进行谈话。
“你在担任小组长期间,有没有村民出现意外伤害后不能报销保险的情况?”核查组人员直奔主题。
“有,当时代收了一个村民的保险费,也给他开了收据,但是核对名单上交保费时,忘记把名字给他加上去了。后来他的母亲住院无法报销,来找到我,我才晓得这个事情。”陈某某回答道。
“除了这一户,还有没有其他村民也存在类似情况?”
“没有了,村民买不买保险我当时都是备注好了的,收费单据都给村上的农保员了。”陈某某斩钉截铁地表示。
“那这12户村民都存在漏缴保险的情况,是怎么回事?”核查组拿出了之前走访村民时比对出的漏缴名单。
“这……是我开展工作不仔细,没有履行好工作职责,当时忘记把收取的保险费和人员统计名单进行严格核对。”面对确凿证据,陈某某头顶直冒冷汗,承认了自身工作的疏漏。
经查,早在前期陈某某在向村民收取保费时,一些村民最初因对赔付政策不了解,不愿意购买城乡居民小额保险。陈某某就根据村上出具的人员统计名单,直接在这些村民名字后面备注了“不买”的字样。
可随着政策宣传的深入,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购买保险的必要性,又有了购买意愿,并把保费交给陈某某,陈某某也开具了收据。
没想到的是,陈某某并没有把后续补缴保险费的事放在心上,工作不尽职尽责、疏忽大意,全然忘记要修改备注和核对收缴款项。在上交保费给村农保员时,也没有将开具的收据和自己掌握的人员名单进行逐一比对,更没有发现自己的收入里多出了2100元的保险费,造成漏缴的情况。
保险参保工作事关村民切身利益,陈某某因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给村民们带来了麻烦和损失。最终,陈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在街道纪工委的督促下,陈某某补充购买了漏缴的12户村民小额意外险。
该案是什邡市纪委监委强化小微权力监督的一个缩影。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什邡市纪委监委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整合巡察、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力量,全面围绕小微权力运行,紧盯惠民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同时,畅通“线上+线下”群众诉求收集渠道,线上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线下建立“说事服务体系”,做深做实片区协同作战,建立健全联动监督、信息共享、线索互移等机制,推动小微权力监督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发现涉及“小微权力”相关问题线索516件,立案16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5人。(作者:李进 林玲)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