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我们身边,一些看似微小的“软阻力”——比如“好人主义”的纵容、畏难情绪的滋生,往往会让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走了样、变了形。而跨越区域,跨越部门间的梗阻,更是民生诉求难以直达的硬壁垒。四川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执纪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监督既要精准拆解身边的“微腐败”,更要敢于打破地域部门界限的“硬隔阂”。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宜宾屏山和阿坝茂县的两个故事,感受监督的力量。
【同期声】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纪委副书记 刘憶:大爷,您今年好多岁了?您合同是什么时候与政府签订的?
【正文】2024年,宜宾市屏山县委第一巡察组入驻书楼镇,与镇纪委组成督查组,将监督“探照灯”对准了城镇公益性岗位管理情况。
在实地走访中,一个反常现象引起了督查组的注意:书楼社区正在打扫卫生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何大多白发苍苍?他们中不少人明显超出了“男性不超过60岁、女性不超过55岁”的上岗年龄红线。是政策执行走了样,还是另有隐情?带着重重疑问,督查组立即行动:一边调取全镇2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社保数据仔细比对,一边深入社区开展暗访摸底。当纸质档案与实际情况出现明显不同时,督查组敏锐地察觉到——书楼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可能存在违规顶岗替岗现象。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委第一巡察组工作人员 徐月美:我们在巡察走访中发现,书楼社区有替岗的现象后,就立即约谈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蔡某某。我们将证据摆在他的面前后,他也立马就承认了自己知晓替岗的情况,并且是默许了这个行为的。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纪委书记 蒋佼伶:蔡某某告诉我们,他觉得来替岗的也都是本社区的人,只要安排的卫生打扫干净了,不管是哪个都一样的,所以就对替岗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原来,书楼社区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了维持家庭开支,大多数时间都在附近打零工,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社区安排的工作,但想着可以解决社保问题,一些人便偷偷找人替岗。而知道该情况的蔡某某因心存畏难情绪,不想再去寻找合适的人选,同时好人主义思想作祟,碍于情面没有去纠治,便默许了这种行为,致使22个社区公益性岗位中有18人替岗。
2024年6月,蔡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书楼社区替岗人员全部清退,追回公益性岗位补贴3.8万元。老百姓都交口称赞。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书楼社区群众 谢召英:又想要国家交社保,又不想干活儿,那咋得行呢。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书楼镇书楼社区群众 王家华:清退了就好,不然那些真正想干的人反而没得机会。
针对发现的问题,屏山县纪委监委举一反三,联合县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县3300多个公益性岗位开展清理清查专项行动,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及查阅资料等形式开展“过筛式”监督。很快,屏山镇大桥村村民雷某某在购买企业社保长达十年的情况下,仍被大桥村村委会确定为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的问题进入纪检监察干部视野。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屏山镇纪委书记 樊高瞻:经查,大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某某为完成农村公益性岗位的聘任工作,在明知雷某某在附近企业已就业的情况下,片面认为雷某某属于临时就业,没有认真核实就业和购买企业社保情况,就安排工作人员完善相关资料并报镇政府,造成不良影响。
最终,黄某某因不正确履行职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雷某某违规领取的3600元补贴已按规定追回。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程序缺失、监管缺位等问题,屏山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就促中心等行业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截至目前,全县共立案4起,处分4人,清退不符合要求人员42人。
【采访】宜宾市屏山县人社局就业创业促进股负责人 江小丹:我们将公益性岗位人员信息与社保缴纳、就业创业、村组干部信息等进行交叉比对,精准筛查异常数据并一一核查反馈。推动各乡镇从安置条件、聘用程序、岗位管理等方面进行清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4个,健全完善制度5项,堵塞监管漏洞、补齐制度短板,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有效规避“亲属岗”“人情岗”等问题,真正让公益岗回归公益属性。
主持人:
宜宾屏山查处了身边的岗位猫腻后,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川西高原。在阿坝州茂县,52名农民工被拖欠近2年的工资,最终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全额追回。
【正文】2024年上半年的一天,几名在当地务工的农民工来到茂县纪委监委,向纪检监察干部大道苦水。
【采访】阿坝州茂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傅禹轩:他们说参与了县内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现在完工快两年了,工资还没有拿到。有人说要供娃娃上学,有人说要还房贷,还有人等着钱给家人治病,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难处。
接到反映后,茂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随即向县人社局下发《工作提示单》,督促其履行农民工工资发放主管监管责任。可县人社局刚一开始调查,就陷入了僵局,原来,项目施工方早已撤离茂县,企业驻地远在外省,沟通成了最大的难题。
【采访】阿坝州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股工作人员 杨登利:我们前后给企业打了十多次电话,对方要么以工程款未到位推脱,要么就干脆不接电话。跨区域协调难度太大了,欠薪问题迟迟没法推进。
为打破僵局,茂县纪委监委迅速组建工作专班,通过下发《督办函》、约谈提醒、每周调度等方式,层层压实县人社局的主体责任。县人社局启动应急协调机制,多次组织项目业主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开展视频磋商。起初,双方因工程款结算争议各执一词,协商几度停滞,纪检监察干部全程参与监督,一次次耐心沟通,明确指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
【采访】阿坝州茂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 局长 刘凤娟:在纪委监委和人社局的协调下,最终约定由业主单位先行垫付部分资金,施工单位筹措剩余款项,确保工资足额发放。
在茂县纪委监委、县人社局的共同推动下,85万多元的拖欠资金分批次转入52名农民工的账户。 而该项目欠薪问题的解决,成为茂县整治欠薪的“突破口”,全县迅速部署开展政府和国企项目欠薪问题专项整治。县纪委监委主动牵头,推动人社、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全县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展开“拉网式”排查。
【采访】阿坝州茂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 局长 刘凤娟:我们建立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张清单”,实行台账管理、销号落实。比如之前排查到某市政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及时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我们立即要求限期整改,从源头上杜绝了欠薪隐患。
对于已发现的欠薪问题,茂县纪委监委坚持依法治理,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企业,依法移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让违法者付出代价,目前已对存在违法的3户总包单位下达《限期整改指令》。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茂县纪委监委督促行业主管部门把好“源头关”,尤其是加强审查新开工项目工资保证金缴纳、专用账户开立、实名制管理这三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采访】阿坝州茂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傅禹轩:这三项制度是防止欠薪的关键,必须从一开始就落实到位。对存在的隐患项目,我们会及时发提示函,还会组织“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
为巩固整治成效,茂县纪委监委更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县纪委监委推动县人社局建立健全政府国企项目工资支付动态监测台账,实时抓取工资发放数据,一旦出现逾期,系统会自动预警;同时,平台与“欠薪线索平台”“12345”热线实现数据共享,线索处置效率提升了60%以上。
截至目前,茂县纪委监委已累计推动处理欠薪问题80起,为15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244万余元,约谈履职不到位干部2人,立案查处2名社保基金监管履职不力干部。
【采访】阿坝州茂县城市智慧停车场项目水电安装工人 艾从云:以前遇到欠工资,不知道找谁,只能干着急,现在知道了,能找人社部门,也可以找纪委,心里有底多了!
【采访】阿坝州茂县城市智慧停车场项目负责人 杨筱:通过以案释法,我们明白了按时发工资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法律义务。现在我们每个月都会提前核算工资,确保准时打到工人卡上。
主持人:
当屏山的岗位补贴被追回,当茂县的农民工笑容绽放,我们看到的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解民忧、护民利的坚定决心。他们用监督的“力度”,守护了民生的“温度”,让每一分惠民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让每一名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这柄监督利剑,既斩断了不作为、慢作为的懈怠之风,也连通了跨地域、跨部门的民生桥梁。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监督不是冰冷的条规,而是有温度的保护;执纪不是遥远的问责,而是贴近民心的守护。
好的,观众朋友们,本期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各位的收看,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