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期:筑牢乡村振兴监督防线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一粒粒粮食的收获到一项项惠农政策的落地,从一片片农田的提质到一个个村庄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履职尽责,更离不开精准有效的监督护航。然而,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个别基层干部失职失责、漠视群众利益,让本应惠及农民的“红利”打了折扣,让本应坚实可靠的“民生工程”出现了隐患。今天,我们就聚焦资阳市乐至县和内江隆昌市,看看两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以监督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正文】2024年下半年,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对近5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台账进行梳理排查过程中,村民黎某某家逐年递减的耕地面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询问村干部,黎某某没有外出、耕地也无撂荒,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工作人员随即电话联系了黎某某。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委员 吴斌:当时他告诉我们,他每年都种着5亩多土地,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却一年比一年少,四年下来足足少了两千多块。

黎某某是黄泥店村9组的普通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虽然不多,却是国家对农民种粮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家里一笔重要的补充收入。从2021年开始,黎某某就发现自己的补贴金额逐年减少。多次找村委会反映,却都被以“流程没问题”“可能是面积核算有差异”为由搪塞过去,这让他很是无奈。

了解情况后,童家镇纪委立即深入黄泥店村展开调查。通过走访周边农户、确认土块、调取土地航测面积,事情渐渐清晰起来,所有证据都指向了负责补贴申报的9组组长李某某。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委员 吴斌:我们核查发现,2021年李某某没入户核实,就凭主观判断将黎某某家耕地登记为3亩;2022年减到2.5亩,2023年降到1亩,2024年更是压到0.5亩,四年累计少发补贴2000多元,完全无视农户实际耕种情况。

20256月,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黎某某的补贴面积得到重新核实更正。而黎某某的遭遇,也揭开了当地耕保补贴发放中的共性问题。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进:自“一卡通”推行后,截留侵占等问题少了,但补贴面积失真、对象失准、核查失守等隐性问题仍存在。个别干部工作敷衍,让强农惠农政策打了折扣。

为破解这些问题,乐至县纪委监委围绕打造“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创新推出“诊疗式”监督工作法,通过“摸实情、挖病灶、开良方”全链条整治。在“摸实情”阶段,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深入21个乡镇(街道)排查,同时用大数据比对补贴信息与非农业户口、死亡人员数据,精准筛线索。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冯科:以前人工排查效率低,现在大数据几天就能筛出上千条可疑数据,再结合入户核查,问题线索很快就能锁定,监督精准度提升太多了。

“挖病灶”阶段,乐至县通过融媒体发布整治公告、开设“有事找纪检”专栏,收集群众诉求87个;督促县乡村组四级干部自查,142人主动说清问题;还成立4个专项核查组“四不两直”抽查,建立台账“挂图作战”。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刘萍:我们对每条线索都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确保查深查透,截至目前已发现相关问题线索136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找到“病灶”后就要“开良方”,乐至县纪委监委推动完善《涉农补助补贴资金发放》等5项制度机制,还搭建“阳光村务”线上平台,实时公开补贴信息。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白布社区村民 吴洁:以前不知道补贴怎么算、发给谁,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明细,我们干劲更足了。

截至目前,乐至县共立案查处耕保补贴领域案件95件,组织处理173人,追缴资金33万余元,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主持人:

乐至县用“诊疗式”监督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让今后该得的补贴一分不少;而在内江隆昌市,本该是“放心田”的高标准农田,却在春耕栽秧的节骨眼上掉了链子——田坎垮了、机耕道裂了,村民们急得直跺脚。

【正文】20254月上旬,内江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村民看着田边垮塌的田坎,急得团团转。该村2023年竣工的高标准农田,出现了田坎基础沉降,路面开裂、下沉,砖砌田坎渗水等问题,村民多次找村委会和施工方反映,但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瞅着春耕不能耽误,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通过“有事找纪检”平台向隆昌市纪委监委求助。

隆昌市纪委监委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前往芭蕉村,实地查看情况、找原因。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 杨凯:通过现场查看,田坎确实有垮塌,田坎也有裂缝,机耕道下沉起了坑。我们调取了相关资料,真相是因为施工设计勘测不够,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项目出现以上问题。

督查组当场就找了项目业主单位——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和施工方负责人进行谈话,并且发放了《监督整改通知书》。市农业农村局当天就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定方案,督促施工方加班加点进行抢修,所有的维修费用由施工方自行负责。

【采访】内江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杨露:我们马上启动了应急机制,督促施工方立即按照方案进行维修加固。每天都有人盯进度、查质量,就怕修得慢、修不好,误了农时。

【采访】施工方工作人员 张淼:我们立即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保证项目工程交付的质量。

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周的时间内,垮了的水渠重新浇筑好了,裂了的田坎加固了,坏了的机耕道也铺平了,排水蓄水都正常了。之后,隆昌市纪委监委还组织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一起“回头看”,确认整改到位了才结束。

【采访】内江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村民 江华军:我们反映完没几天,施工队就来了,一个星期就修好能蓄水了,今年农活的农活基本没耽搁,这才是真为老百姓办事。

芭蕉村的问题不是个例。隆昌市纪委监委以芭蕉村为突破口,

联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建了联合督导组,对全市13个镇(街道)的30.6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巡查,收集了28条村民反映的问题,发出了3份监察建议书、1份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工作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盯着问题赶紧改。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廖凛冽:高标准农田是农民的“粮袋子”根基,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们不光要查清楚单个案子,更要找到病根,建制度堵漏洞。

【采访】内江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杜雪梅:以前我们确实有点重建设、轻监管,现在有了纪委的监督,又建立了“施工自检、监理巡检、业主抽检、纪检督查”的四级监管体系,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工程质量有了保障。

与此同时,隆昌市对高标准农田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也进行了严肃查处,发现线索优先查、快速办。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79件,立案3939人,党纪政务处分36人,组织处理21人,留置2人,追回了120多万元违纪违法资金,把工程里的“猫腻”给揪了出来。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廖凛冽:下一步,我们还会盯着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这些和农民息息相关的事,用纪律把“粮袋子”守好,让大家种粮更安心,日子更踏实。

主持人:

从乐至的“诊疗式”监督让惠民补贴一分不少,到隆昌的部门联动让农田建设一寸不差,纪检监察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纪律守护民生,让每一份惠农政策都精准落地,每一寸良田都坚实可靠。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守底线,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聚焦基层“微腐败”,把监督的阳光洒向田间地头,让清廉之风滋养乡村沃土。

好,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

第560期:筑牢乡村振兴监督防线

发布时间:2025-11-14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一粒粒粮食的收获到一项项惠农政策的落地,从一片片农田的提质到一个个村庄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履职尽责,更离不开精准有效的监督护航。然而,在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个别基层干部失职失责、漠视群众利益,让本应惠及农民的“红利”打了折扣,让本应坚实可靠的“民生工程”出现了隐患。今天,我们就聚焦资阳市乐至县和内江隆昌市,看看两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以监督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正文】2024年下半年,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对近5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申报台账进行梳理排查过程中,村民黎某某家逐年递减的耕地面积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询问村干部,黎某某没有外出、耕地也无撂荒,数据可能存在问题,工作人员随即电话联系了黎某某。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委员 吴斌:当时他告诉我们,他每年都种着5亩多土地,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却一年比一年少,四年下来足足少了两千多块。

黎某某是黄泥店村9组的普通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虽然不多,却是国家对农民种粮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家里一笔重要的补充收入。从2021年开始,黎某某就发现自己的补贴金额逐年减少。多次找村委会反映,却都被以“流程没问题”“可能是面积核算有差异”为由搪塞过去,这让他很是无奈。

了解情况后,童家镇纪委立即深入黄泥店村展开调查。通过走访周边农户、确认土块、调取土地航测面积,事情渐渐清晰起来,所有证据都指向了负责补贴申报的9组组长李某某。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纪委委员 吴斌:我们核查发现,2021年李某某没入户核实,就凭主观判断将黎某某家耕地登记为3亩;2022年减到2.5亩,2023年降到1亩,2024年更是压到0.5亩,四年累计少发补贴2000多元,完全无视农户实际耕种情况。

20256月,李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黎某某的补贴面积得到重新核实更正。而黎某某的遭遇,也揭开了当地耕保补贴发放中的共性问题。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进:自“一卡通”推行后,截留侵占等问题少了,但补贴面积失真、对象失准、核查失守等隐性问题仍存在。个别干部工作敷衍,让强农惠农政策打了折扣。

为破解这些问题,乐至县纪委监委围绕打造“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创新推出“诊疗式”监督工作法,通过“摸实情、挖病灶、开良方”全链条整治。在“摸实情”阶段,联合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深入21个乡镇(街道)排查,同时用大数据比对补贴信息与非农业户口、死亡人员数据,精准筛线索。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冯科:以前人工排查效率低,现在大数据几天就能筛出上千条可疑数据,再结合入户核查,问题线索很快就能锁定,监督精准度提升太多了。

“挖病灶”阶段,乐至县通过融媒体发布整治公告、开设“有事找纪检”专栏,收集群众诉求87个;督促县乡村组四级干部自查,142人主动说清问题;还成立4个专项核查组“四不两直”抽查,建立台账“挂图作战”。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刘萍:我们对每条线索都明确责任人和时限,确保查深查透,截至目前已发现相关问题线索136件,形成了有力震慑。

找到“病灶”后就要“开良方”,乐至县纪委监委推动完善《涉农补助补贴资金发放》等5项制度机制,还搭建“阳光村务”线上平台,实时公开补贴信息。

【采访】资阳市乐至县白布社区村民 吴洁:以前不知道补贴怎么算、发给谁,现在手机一点就能看明细,我们干劲更足了。

截至目前,乐至县共立案查处耕保补贴领域案件95件,组织处理173人,追缴资金33万余元,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主持人:

乐至县用“诊疗式”监督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让今后该得的补贴一分不少;而在内江隆昌市,本该是“放心田”的高标准农田,却在春耕栽秧的节骨眼上掉了链子——田坎垮了、机耕道裂了,村民们急得直跺脚。

【正文】20254月上旬,内江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村民看着田边垮塌的田坎,急得团团转。该村2023年竣工的高标准农田,出现了田坎基础沉降,路面开裂、下沉,砖砌田坎渗水等问题,村民多次找村委会和施工方反映,但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眼瞅着春耕不能耽误,村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通过“有事找纪检”平台向隆昌市纪委监委求助。

隆昌市纪委监委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前往芭蕉村,实地查看情况、找原因。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 杨凯:通过现场查看,田坎确实有垮塌,田坎也有裂缝,机耕道下沉起了坑。我们调取了相关资料,真相是因为施工设计勘测不够,设计不合理,导致工程项目出现以上问题。

督查组当场就找了项目业主单位——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和施工方负责人进行谈话,并且发放了《监督整改通知书》。市农业农村局当天就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定方案,督促施工方加班加点进行抢修,所有的维修费用由施工方自行负责。

【采访】内江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杨露:我们马上启动了应急机制,督促施工方立即按照方案进行维修加固。每天都有人盯进度、查质量,就怕修得慢、修不好,误了农时。

【采访】施工方工作人员 张淼:我们立即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保证项目工程交付的质量。

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周的时间内,垮了的水渠重新浇筑好了,裂了的田坎加固了,坏了的机耕道也铺平了,排水蓄水都正常了。之后,隆昌市纪委监委还组织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一起“回头看”,确认整改到位了才结束。

【采访】内江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村民 江华军:我们反映完没几天,施工队就来了,一个星期就修好能蓄水了,今年农活的农活基本没耽搁,这才是真为老百姓办事。

芭蕉村的问题不是个例。隆昌市纪委监委以芭蕉村为突破口,

联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组建了联合督导组,对全市13个镇(街道)的30.6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巡查,收集了28条村民反映的问题,发出了3份监察建议书、1份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工作提示函,督促相关部门盯着问题赶紧改。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廖凛冽:高标准农田是农民的“粮袋子”根基,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们不光要查清楚单个案子,更要找到病根,建制度堵漏洞。

【采访】内江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 杜雪梅:以前我们确实有点重建设、轻监管,现在有了纪委的监督,又建立了“施工自检、监理巡检、业主抽检、纪检督查”的四级监管体系,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工程质量有了保障。

与此同时,隆昌市对高标准农田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也进行了严肃查处,发现线索优先查、快速办。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79件,立案3939人,党纪政务处分36人,组织处理21人,留置2人,追回了120多万元违纪违法资金,把工程里的“猫腻”给揪了出来。

【采访】内江隆昌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廖凛冽:下一步,我们还会盯着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这些和农民息息相关的事,用纪律把“粮袋子”守好,让大家种粮更安心,日子更踏实。

主持人:

从乐至的“诊疗式”监督让惠民补贴一分不少,到隆昌的部门联动让农田建设一寸不差,纪检监察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纪律守护民生,让每一份惠农政策都精准落地,每一寸良田都坚实可靠。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守底线,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聚焦基层“微腐败”,把监督的阳光洒向田间地头,让清廉之风滋养乡村沃土。

好,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