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天生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者。青年时期,他们在理论研究中有意识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彻底性”不断内化为自身思想的彻底性,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合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彻底批判,逐渐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最终确立自身的科学理想和革命信仰。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想取得胜利,“光凭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自信是不够的”,必须首先寻获指引思想发展的科学理论,“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用“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强调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中,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理论的教育引领,是青年人抵抗不良思潮侵蚀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人把“唯物主义”视作“套语”或“标签”的倾向,恩格斯强调,“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以此告诫当时一些大学生和年轻的著作家们要克服学风浮躁,“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他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指出,大学生要想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就要使自己成长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掌管“政治机器”和“全部社会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无产阶级运动实践和思想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南。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革命组织涣散分裂、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马克思却一直向前,目光总是盯着前面光辉灿烂的目标”,“有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支配着他”走向自己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青年人标注了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的交汇坐标。正如青年马克思所说,“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鲜明主张。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这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所必需的思想保障。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必须“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毛泽东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要“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1920年8月版和9月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泛黄的书页中,跃动的思想火光,让后人依然能感受到那个觉醒年代青年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早已融入革命斗争与发展实践,一代代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真理的火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接续奋斗。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一代,全面加强党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坚持不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作者:汪宇轩)

编辑人员:赵华文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天生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者。青年时期,他们在理论研究中有意识地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彻底性”不断内化为自身思想的彻底性,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合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彻底批判,逐渐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最终确立自身的科学理想和革命信仰。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想取得胜利,“光凭革命精力和精神上的自信是不够的”,必须首先寻获指引思想发展的科学理论,“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用“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素朴的人民园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强调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在《给临时中央委员会代表的关于若干问题的指示》中,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理论的教育引领,是青年人抵抗不良思潮侵蚀的重要途径。针对一些人把“唯物主义”视作“套语”或“标签”的倾向,恩格斯强调,“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以此告诫当时一些大学生和年轻的著作家们要克服学风浮躁,“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精髓”,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他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指出,大学生要想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就要使自己成长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掌管“政治机器”和“全部社会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创造,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无产阶级运动实践和思想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南。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革命组织涣散分裂、革命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马克思却一直向前,目光总是盯着前面光辉灿烂的目标”,“有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支配着他”走向自己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青年人标注了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的交汇坐标。正如青年马克思所说,“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鲜明主张。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这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所必需的思想保障。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必须“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毛泽东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要“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1920年8月版和9月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泛黄的书页中,跃动的思想火光,让后人依然能感受到那个觉醒年代青年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早已融入革命斗争与发展实践,一代代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真理的火炬,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接续奋斗。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一代,全面加强党对青年的政治引领,坚持不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作者:汪宇轩)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