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户型和面积相同,为什么收取的供暖费用却不一样?”“为什么供暖设备安装后,住户家里的温度却上不去?”前不久,阿坝州壤塘县举办《阳光问政》节目,将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搬至台前,职能部门现场接受询问,当场表态提出整改措施17条。
“麻辣”监督问效是壤塘县强化民生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推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走深走实,近年来,壤塘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民生问题,系统施治,以全链条监督执纪推动民生工程在阳光下运行。
下沉一线,找问题、解难题
“水压很不稳定,民宿二楼的水压上不来,游客看到也不愿意住。餐馆只能开一天歇两天,我的香菇种植更是受影响。”
近年来,壤塘县壤古村逐渐从小村寨向“温泉小镇”转变,很多村民陆续开起了民宿和餐馆。早在2012年,该村就实施了安全饮水项目,让村民实现“用水自由”。但现在又是什么原因让用水问题再度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呢?
壤塘县纪检监察干部对壤古村水源地整改情况进行回访。(陈清友 摄)
在一次“有事找纪检”入户宣传中,村民求登将困扰已久的“用水难”问题反映给乡纪委。随后,纪检干部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部分水管因周边项目施工不规范遭到破坏,慢滤池也因长期无人管理存在淤塞严重等问题。
找到问题根源后,该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履行项目监管职责、村“两委”追偿损失,县水务局通过新埋和更换管道、增设过滤和消毒设备、加强管护等方式解决了壤古村用水难题。
“现在的水既稳定又清澈,游客体验感更好。”说起用水变化,村民们感触颇深。
集中整治以来,壤塘县纪委监委以“石榴籽”工程民生项目为着力点,依托“有事找纪检”等方式,不断强化社情民意的前端收集。今年来,该县纪委监委通过主动问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46个,推动解决633个。
循线深挖,纠个案、治类案
“财务凭证为什么没有分红记录?收益和合同约定也有差距。”面对尕多乡瑟谷村“联户牧场”资金流向存在的疑点,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追问到底。
“联户牧场”专班工作人员在尕多乡实地查看牧场情况。(马超 摄)
“养殖户说牦牛一直在死亡,经营不好,难以变现,我们也没有办法。”村干部巴某解释道。
“你们调查过牦牛死亡情况没有?为什么不及时终止合同和履行担保程序?”“其实我们也没有随时去看,牦牛实际死了多少都是听养殖户说的,当时只是觉得终止项目有点可惜。”面对追问,巴某才说出实情。
“联户牧场”问题引起了县纪委监委的高度警觉。随即,该县纪委监委迅速统筹纪巡财审等部门力量,对全县“联户牧场”进行全面起底排查。通过实地走访、查阅项目资料、比对资金流向等方式,发现“联户牧场”管理混乱、风险应对不到位等造成问题频发。
通过类案同查,该县纪委监委发现该问题涉及14个村,通过印发监察建议书,督促相关乡镇、村追回本金收益、指导转产等方式,收回“联户牧场”本金874.3万元,帮助130户725名群众顺利拿到分红。
该县纪委监委围绕民生领域重点施治,通过制定《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监督清单》,细化9类监督重点,开展嵌入式监督,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239个,立案查处25人,以精准监督护航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落地见效。
回访评估,问实效、见真章
“《阳光问政》节目播出后,之前多缴的2000元供暖费已经退还给我了。”在今年《阳光问政》供暖项目的回访中,岗木达镇居民彭宇表示对后续整改很满意。
“以前本金收不回,心头像压了个大石头,现在把剩余的70多万元本金收回了,我对村民也有了交代。”在跟踪回访中,瑟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罗双开心地说。
“壤古村‘用水难’问题解决后,我们还对全县73个饮水点进行维修养护,12处饮水点水质提升明显。”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胡洋介绍。
为推动长效治理,县纪委监委组建“两代表一委员+特约监察员”联合评估组,对各部门整改成效开展满意度测评,选取国资、教育等民生重点领域的6起典型案例开展类案分析,督促完善民生项目“三重一大”、廉政风险防控等制度机制4项,建立民生监督“回访销号”评估体系,倒逼责任落实。
“民生工程凝聚的是民心,我们将继续围绕群众可感可及,同步结合‘石榴籽’工程与集中整治、专项整治,以精准监督护航民族团结、维护群众利益。”壤塘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者:扎西卓玛)
编辑人员:曾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