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战略决定方向,落实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现实中,有个别党员干部喜欢唱高调、讲空话,却不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干实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表态“很积极”、跟得也“很紧”,但止步于“讲过了”“安排了”,有一副“好嗓子”,却不见真抓实干的影子,把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在讲话里、会议上、文件中。在一个地方、单位,倘若领导干部喜欢唱高调、讲空话,下边也会有样学样,“虚浮气”多了,务实之风就少了,势必影响这个地方、单位的发展。

唱高调、讲空话、喊口号,不抓落实、不干实事,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工作中,从抓党中央方针政策、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到推动一项具体工作等等,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听回响、看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直至抓出成效,不能只喊口号不抓落实,落地“无声”。然而,揆诸现实,有的对党中央要求,时常挂在嘴边,却迟迟不见行动;有的落实上级部署,大会小会强调,却不亲自带头抓落实、主动沉下去督促指导;有的安排一项工作,要求提了一堆,却不教方法、不跟踪问效等等,虽然声音震天,但只闻其声不见其行,就是不在抓落实、干实事上下功夫、见真章。凡此种种,只说不做、抓而不实,浮于表面搞形式,不仅会贻误事业、贻误发展,更会损害群众利益,疏远与群众的距离,必须从严整治。

“唱高调”,多干实事。干事担事,是干部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不管是抓改革、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还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等,都需要更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比如,推动经济发展,扑下身子,加力提效抓好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等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因地制宜做好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帮扶困难企业等工作,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谋划产业项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等,选准产业发展“赛道”,认准了就抓紧干,脚踏实地干,方能推动一方发展、惠及一方百姓。“樵夫”廖俊波在工作过的每个地方,都积极为当地找项目促发展;“百姓书记”王伯祥为了带领群众开发盐碱滩,跟工人一个锅里吃饭,一起挖沟运土,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四五十天,在盐碱滩上留下15万亩虾池、20万亩盐田、60万亩棉田……他们没有高调的表态,却用苦干实干的行动造福一方百姓,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不唱高调、讲空话,精心谋事、潜心干事,才是真正对党尽忠、对民尽责。

树立正确政绩观,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干事创业才不“偏航”。把工作干好、干出业绩,既要有正确政绩观“导航”,有干事热情,更要有科学精神、求实态度,“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能做“三拍”干部,违背规律干事。党员干部要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保持干事热情、尊重客观规律,时刻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当地发展规划、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力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真正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就能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作者:张景林)

编辑人员:赵华文

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战略决定方向,落实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现实中,有个别党员干部喜欢唱高调、讲空话,却不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干实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决策部署,表态“很积极”、跟得也“很紧”,但止步于“讲过了”“安排了”,有一副“好嗓子”,却不见真抓实干的影子,把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在讲话里、会议上、文件中。在一个地方、单位,倘若领导干部喜欢唱高调、讲空话,下边也会有样学样,“虚浮气”多了,务实之风就少了,势必影响这个地方、单位的发展。

唱高调、讲空话、喊口号,不抓落实、不干实事,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事情说了,得听到落地的回响,看看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工作中,从抓党中央方针政策、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到推动一项具体工作等等,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听回响、看落实,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直至抓出成效,不能只喊口号不抓落实,落地“无声”。然而,揆诸现实,有的对党中央要求,时常挂在嘴边,却迟迟不见行动;有的落实上级部署,大会小会强调,却不亲自带头抓落实、主动沉下去督促指导;有的安排一项工作,要求提了一堆,却不教方法、不跟踪问效等等,虽然声音震天,但只闻其声不见其行,就是不在抓落实、干实事上下功夫、见真章。凡此种种,只说不做、抓而不实,浮于表面搞形式,不仅会贻误事业、贻误发展,更会损害群众利益,疏远与群众的距离,必须从严整治。

“唱高调”,多干实事。干事担事,是干部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不管是抓改革、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还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等,都需要更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比如,推动经济发展,扑下身子,加力提效抓好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等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因地制宜做好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帮扶困难企业等工作,才能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谋划产业项目,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等,选准产业发展“赛道”,认准了就抓紧干,脚踏实地干,方能推动一方发展、惠及一方百姓。“樵夫”廖俊波在工作过的每个地方,都积极为当地找项目促发展;“百姓书记”王伯祥为了带领群众开发盐碱滩,跟工人一个锅里吃饭,一起挖沟运土,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四五十天,在盐碱滩上留下15万亩虾池、20万亩盐田、60万亩棉田……他们没有高调的表态,却用苦干实干的行动造福一方百姓,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不唱高调、讲空话,精心谋事、潜心干事,才是真正对党尽忠、对民尽责。

树立正确政绩观,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干事创业才不“偏航”。把工作干好、干出业绩,既要有正确政绩观“导航”,有干事热情,更要有科学精神、求实态度,“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不能做“三拍”干部,违背规律干事。党员干部要坚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保持干事热情、尊重客观规律,时刻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当地发展规划、百姓安危冷暖放在心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奋力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真正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就能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作者:张景林)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