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彰显顽强意志,透着坚定决心。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留清气满乾坤。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历史主动和人民衷心拥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将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贯穿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坚持抓长、长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持续巩固作风建设已经取得的成效,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
持续深入学习是基础。理论有多清醒,行动就有多自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要用好“三会一课”等,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载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教育,增强党性,固本培元,用坚强党性来抵御不良风气侵袭。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砥砺党性、淳厚作风,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宗旨、彰显担当,自觉养成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良好习惯。
抓好建章立制是保障。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改进作风必须向制度要长效。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出台,从此涤荡风气、振奋精神、改变中国。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从《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再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一系列制度规范标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红线”、纪律“底线”、行为“雷区”,用制度保障了作风之变、行为之变、风尚之变。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好常态化长效化的文章,必须继续在“扎紧制度的笼子”上多下功夫,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机制,提高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以常抓保证长治。
压紧压实责任是关键。责任重于泰山。党的作风建设没有“旁观者”,只有“责任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以“责任链”扣紧“落实链”,确保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考核、追责问责全链条贯通。领导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如此,才能不断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向深入。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就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让清风正气浩荡充盈、生生不息。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