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元的租金入账,既无协议也无收据?”
不久前,由达州万源市白果镇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检查组对镇财政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就在翻看财政所账本时,这笔“裸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检查组工作人员心中的疑问。
“这笔账目很可能存在问题!”镇纪委检查组迅速行动,调取了负责该房屋租金的镇干部黄某向财政转账的所有记录。
“2022年至2024年,黄某共分三次向镇财政所交纳租金11658.62元,但均无任何佐证资料。”
一个镇干部,为何会单独对财政所交纳租金?带着疑问,检查组向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2020年原钟停乡按照行政区划调整与白果镇合并,其政府大楼因此闲置,交由镇干部黄某管理。当年夏季,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严峻,为保障地质灾害点附近群众的生命安全,镇党委政府决定,将这栋闲置的政府大楼作为临时安置点。
一段时间后,安置在此的群众发现,这栋大楼不仅居住安全有保障,而且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学校很近,孩子们上学极为便利。于是,部分群众向黄某表达了长期租住的意愿。闲置大楼既能便及群众,又能盘活国有资产,黄某随即将这一情况向时任主要领导汇报。经领导同意后,这栋闲置大楼便租给了有实际需求的群众。
万源市白果镇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了解租金交纳情况。(范瑾 摄)
既然是惠及群众的好事,那租金的收取和管理为何没有佐证资料?为了查明情况,镇纪委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实地走访调查,力求还原事实真相。
“我们当时和镇政府约定,一间房年租金1000元,水电费另算。”
“镇上的黄干部负责管理这栋大楼,他叫我们把租金都转给他。”
“水电费也是交给他的,我们都很相信他,既没签协议,交费后也没有问他要票据。”
面对调查组,大楼里的租户你一言我一语介绍起自己的租房情况,还拿出手机出示自己的转款记录。
经调查核实,大楼里共租住了8户群众,从2021年到2023年3年间,他们累计向负责管理的黄某交纳租金和水电费共计33648.52元。
群众的交费总额和黄某上交到财政的金额,竟存在2万多元的差额。剩下的资金缺口,到底去了哪里?调查组立刻找到已经退休的黄某,要求他如实说明情况。
“这栋大楼之前一直是我负责管理,收上来的费用上交财政那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调查组,黄某起初还一脸镇定。
直到工作人员拿出群众交费的证据,黄某的心理防线瞬间崩塌,脸上的镇定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确凿证据,黄某低下了头,再也不敢狡辩。
“办公大楼日常维修花了12673元,剩下的……我……我拿去日常开销了。”
本应专款专用的国有资产收益,在由黄某一人管理期间,却成为满足他个人贪念的“小金库”。经查实,黄某利用管理闲置大楼的便利,私自截留了9316.9元租金,用于个人开销。最终,黄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赃款被全额追回。随后,白果镇纪委督促镇政府及时整改,制定出台《白果镇人民政府部分闲置办公用房对外出租期间管理制度》,建立租金台账、完善收缴流程,确保所有租赁收入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现资金规范管理。
该案件暴露的漏洞令人警醒。针对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监管缺位、收益流失等相关问题,万源市纪委监委打出“多维监督+制度重构”组合拳,按“起底排查—精准纠治—溯源问责—长效治理”思路,统筹“纪巡财审”力量,对全市闲置资产拉网式排查,建立“一资产一档案”电子台账动态追踪。定期监督检查、专项审计,着力发现弄虚作假、隐瞒资产、账实不符等情形,深挖彻查背后风腐责问题,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截至目前,推动整改问题52个,查处案件3件,挽回经济损失61万余元,建立健全制度21项,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作者:王铭 陈菊)
编辑人员:肖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