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④ | 澄清正名关爱回访 激扬新风正气 激发干事活力
发布时间:2022-05-06
来源:廉洁四川、廉政瞭望联合出品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引导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凝聚思想共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20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大家谈”专栏,围绕“以查办案件贯穿联通‘三不’一体推进”、“大抓基层”、“管工作就要管队伍、抓工作就要抓队伍”三大工作理念,邀请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相关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等,结合工作实际和基层实践,谈认识、讲做法、晒实效,供各地交流互鉴。

澄清正名关爱回访

激扬新风正气 激发干事活力

干部队伍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扎实开展受处理处分干部跟踪回访、思想转化等工作,帮助其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改正错误。围绕如何严查诬告陷害,加大对受处分干部关心关爱,从而激扬新风正气激发干事活力的话题,我们连线7名来自纪检监察系统和曾受到诬告陷害、被澄清正名的党员干部开展“大家谈”。


话题一

如何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2021年,广安市共发布通报诬告陷害典型案例19起,为41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如此大规模的力度,在广安尚属首次。

“点名道姓通告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就是要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既教会正确举报的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力;也告知诬告陷害的后果,提高对违纪违法成本的认识,进一步释放‘让诬告陷害者付出代价,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的强烈信号。”广安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蒋勇华说。

公开通报宣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鲜明态度,而要让每一起诬告陷害案的查处都经得起检验,又离不开前期周密细致的案件查办各项工作。

在达州市达川区纪委常委黄东看来,打击诬告陷害既要以审慎稳妥的态度和不枉不纵的原则推进,又要畅通信访渠道,鼓励和引导群众实事求是检举控告,持续醇化社风民风。而要达成两者的统一,无疑对纪检监察机关精细化制度化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在达州市出台打击诬告陷害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达川区纪委监委自主编制涉嫌诬告陷害查处流程图和澄清正名等工作模板,配套制定涉嫌诬告陷害线索排查跟踪表,探索实践多部门联合查办突出信访问题工作机制,着力推动该区诬告陷害查处和澄清正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水平。

下大力气打击诬告陷害既体现了组织的担当与温暖,又净化社会风气、激扬干部干事动力,以组织的担当换来干部的作为。除了广安、达州,我省多地纪检监察机关也将此理念运用在具体案件中,着力体现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

对于这种温度和力度,曾受到诬告陷害的广元市苍溪县乡镇供水总站党支部书记赵伟就有切身体会。

此前,该县供水系统一名基层站长因个人不合理诉求未得到满足,就四处发帖诬告赵伟,意图炒作舆论混淆视听。

“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心里总有一块疙瘩,让自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工作更是心不在焉。”赵伟坦言。

在仔细查证不属实后,苍溪县纪委监委组织县供水总站干部职工、群众代表召开会议,公开为赵伟澄清正名。卸下包袱的赵伟,工作动力更强,积极为帮扶村引进果蔬专业合作社,让80户受帮扶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话题二

如何用心用情关爱回访,帮助受处分处理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

对那些曾经因犯错而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的干部来说,如何让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各地也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对受处分干部的回访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形成务实管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宜宾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吕莉表示。

在此方面,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就探索建立了受处分人员“后评价”机制,提出开展教育管理及跟踪回访等系列办法。江安县纪委监委则从审查调查阶段提前研判、审理阶段开展思想教育、处分影响期内正式实施“修复”等环节着力,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修复”完成的干部进行综合评价。

精细化努力之下,回访教育成效渐显。2021年以来,宜宾市先后对790余名受处分干部开展了回访教育和“后评价”工作,其中44名干部处分影响期满后,因表现突出,被重新提拔使用。

这种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用人导向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德阳市旌阳区纪委常委杨丽看来,纪检监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捍卫纪律刚度,也要传递组织温度。“要将‘铁面’与‘暖心’相结合,才能营造出激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构建清明健康的政治生态。”

结合德阳市相关工作要求,旌阳区纪委监委从落实澄清保护机制、严格处分决定执行、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回归森林”制度、规范开展回访教育等五个方面着力,推动形成受处理处分人员“再起用”的闭环工作模式,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这种全链条的关爱模式同样体现在雅安市的具体实践中。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谢丽认为,对受处分干部的关怀激励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才能达到帮助受处分人员卸下思想包袱,真心为党的事业作奉献的效果。

为此,雅安探索实施以打击诬告陷害、回访教育、重新起用为抓手,以激励担当作为为目标的“五大行动”,坚持依规依纪依法、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形成一套全程、全面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模式。

此前,曾在乡镇任职时因工作失误受到处分的雅安经开区社会事务和安全应急局局长杨林,就充分体会到了这套工作模式带来的效果。

“回访中,经开区纪工委领导对我思想疏导,还关心我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对受过处分的人还如此关怀,这就是党的温暖和伟大!”杨林说。

卸下思想包袱后的杨林,带领工作组持续在一线奋战,圆满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因业绩突出,被提拔到现在岗位。在杨林看来,这也表明党员干部只要有知错能改的认知、有错必纠的勇气,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就一定能干出一番成绩,重新得到组织认可。

编辑人员:陈浩文

大家谈④ | 澄清正名关爱回访 激扬新风正气 激发干事活力

发布时间:2022-05-06 来源:廉洁四川、廉政瞭望联合出品 字体大小: 分享至: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引导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凝聚思想共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4月20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大家谈”专栏,围绕“以查办案件贯穿联通‘三不’一体推进”、“大抓基层”、“管工作就要管队伍、抓工作就要抓队伍”三大工作理念,邀请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相关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等,结合工作实际和基层实践,谈认识、讲做法、晒实效,供各地交流互鉴。

澄清正名关爱回访

激扬新风正气 激发干事活力

干部队伍是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扎实开展受处理处分干部跟踪回访、思想转化等工作,帮助其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改正错误。围绕如何严查诬告陷害,加大对受处分干部关心关爱,从而激扬新风正气激发干事活力的话题,我们连线7名来自纪检监察系统和曾受到诬告陷害、被澄清正名的党员干部开展“大家谈”。


话题一

如何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2021年,广安市共发布通报诬告陷害典型案例19起,为41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如此大规模的力度,在广安尚属首次。

“点名道姓通告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就是要充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既教会正确举报的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行使监督权力;也告知诬告陷害的后果,提高对违纪违法成本的认识,进一步释放‘让诬告陷害者付出代价,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的强烈信号。”广安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蒋勇华说。

公开通报宣示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鲜明态度,而要让每一起诬告陷害案的查处都经得起检验,又离不开前期周密细致的案件查办各项工作。

在达州市达川区纪委常委黄东看来,打击诬告陷害既要以审慎稳妥的态度和不枉不纵的原则推进,又要畅通信访渠道,鼓励和引导群众实事求是检举控告,持续醇化社风民风。而要达成两者的统一,无疑对纪检监察机关精细化制度化开展相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在达州市出台打击诬告陷害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达川区纪委监委自主编制涉嫌诬告陷害查处流程图和澄清正名等工作模板,配套制定涉嫌诬告陷害线索排查跟踪表,探索实践多部门联合查办突出信访问题工作机制,着力推动该区诬告陷害查处和澄清正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水平。

下大力气打击诬告陷害既体现了组织的担当与温暖,又净化社会风气、激扬干部干事动力,以组织的担当换来干部的作为。除了广安、达州,我省多地纪检监察机关也将此理念运用在具体案件中,着力体现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

对于这种温度和力度,曾受到诬告陷害的广元市苍溪县乡镇供水总站党支部书记赵伟就有切身体会。

此前,该县供水系统一名基层站长因个人不合理诉求未得到满足,就四处发帖诬告赵伟,意图炒作舆论混淆视听。

“虽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心里总有一块疙瘩,让自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工作更是心不在焉。”赵伟坦言。

在仔细查证不属实后,苍溪县纪委监委组织县供水总站干部职工、群众代表召开会议,公开为赵伟澄清正名。卸下包袱的赵伟,工作动力更强,积极为帮扶村引进果蔬专业合作社,让80户受帮扶农民户均增收2000余元。

话题二

如何用心用情关爱回访,帮助受处分处理干部重整行装再出发?

对那些曾经因犯错而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的干部来说,如何让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各地也积极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对受处分干部的回访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形成务实管用的好经验好做法。”宜宾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吕莉表示。

在此方面,宜宾市翠屏区纪委监委就探索建立了受处分人员“后评价”机制,提出开展教育管理及跟踪回访等系列办法。江安县纪委监委则从审查调查阶段提前研判、审理阶段开展思想教育、处分影响期内正式实施“修复”等环节着力,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修复”完成的干部进行综合评价。

精细化努力之下,回访教育成效渐显。2021年以来,宜宾市先后对790余名受处分干部开展了回访教育和“后评价”工作,其中44名干部处分影响期满后,因表现突出,被重新提拔使用。

这种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用人导向正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努力方向。在德阳市旌阳区纪委常委杨丽看来,纪检监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捍卫纪律刚度,也要传递组织温度。“要将‘铁面’与‘暖心’相结合,才能营造出激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构建清明健康的政治生态。”

结合德阳市相关工作要求,旌阳区纪委监委从落实澄清保护机制、严格处分决定执行、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建立“回归森林”制度、规范开展回访教育等五个方面着力,推动形成受处理处分人员“再起用”的闭环工作模式,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这种全链条的关爱模式同样体现在雅安市的具体实践中。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副主任谢丽认为,对受处分干部的关怀激励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才能达到帮助受处分人员卸下思想包袱,真心为党的事业作奉献的效果。

为此,雅安探索实施以打击诬告陷害、回访教育、重新起用为抓手,以激励担当作为为目标的“五大行动”,坚持依规依纪依法、纪法情理贯通融合,形成一套全程、全面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模式。

此前,曾在乡镇任职时因工作失误受到处分的雅安经开区社会事务和安全应急局局长杨林,就充分体会到了这套工作模式带来的效果。

“回访中,经开区纪工委领导对我思想疏导,还关心我生活上的困难,组织对受过处分的人还如此关怀,这就是党的温暖和伟大!”杨林说。

卸下思想包袱后的杨林,带领工作组持续在一线奋战,圆满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因业绩突出,被提拔到现在岗位。在杨林看来,这也表明党员干部只要有知错能改的认知、有错必纠的勇气,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就一定能干出一番成绩,重新得到组织认可。

编辑人员:陈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