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深秋,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沙田村1300余亩稻田已全部完成收割。村民卓炳成走在田埂上仔细检查,不时用铁锹疏通排水口,为来年耕种做着准备。
“稻田翻修平整,清理了田里的石块,田能蓄住水了,粮食产量就有保障。今年我家15亩稻田收获了16000余斤稻谷,明年肯定还能有好收成。”卓炳成在田边搓着手上的泥土,看着平整的土地高兴地说道。而在数月前,卓炳成还在为部分田块因质量问题无法正常耕种而烦恼。
作为产粮重镇,护国镇自2019年起就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全镇15个村4.347万余亩土地。然而,由于个别公职人员与多名商人老板相互勾结,以组织“围标”“串标”等方式违规承揽工程,致使部分农田出现地块高低不平、石块杂物多、蓄水渗漏等工程质量不达标问题。
在顺藤摸瓜、循线深挖查处42人的同时,纳溪区纪委监委及时向该区农业农村局制发整改通知,要求对相关项目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改问题,改造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有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是党中央赋予四川的重大使命任务。近年来,四川省委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省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政治监督重点,会同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主责部门,先后围绕粮食购销、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农作物种子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和系统施治的理念,常态化推进惩处腐败、纠正乱象、促进治理各项工作,以有力有效监督筑牢“天府粮仓”安全防线。
坚持办案引领 深挖细查粮食领域风腐责问题
从2021年聚焦粮食购销领域探索开展“纪委书记盯粮库”行动,剑指责任虚化、贪占挪用、制度缺失等购销乱象;到2024年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部署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查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管护利用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再到今年将专项整治内容延伸拓展到农作物种子、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等领域,前移监督关口,强化源头治理防范。
四川纪检监察机关护航“天府粮仓”的工作实践,随着专项整治的持续深入,其监督范围已逐步覆盖至良种培育、良田建设、粮食产销等各环节,而贯穿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案件开道的推进方式和系统施治的工作理念。
“粮食领域产业链条长、涉及主体多、资金体量大,要深挖潜藏其中的风腐责问题,找准找实行业深层次乱象,就需要以办案突破,在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剖析症结中为后续治理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四川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办案引领下,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室组地”联动、挂牌督办、提级办理、大数据筛查以及联合行业部门协同攻坚等多种方式,深挖彻查粮食领域问题。
“提前把项目标底、资质、业绩要求等关键信息透露给罗江,甚至有时还为罗江找来的公司量体裁衣,在招标方案中设置相应限制性条件,确保罗江找来的公司能‘围标’‘串标’成功。”今年1月,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曝光了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朝平利用职权,以上述方式帮助涉案商人罗江及其关联的公司承接当地20个标段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中收受“感谢费”400余万元的问题。最终,张朝平因犯受贿罪、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五万元。
张朝平案暴露出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在项目招投标环节通过违规泄露信息、设置不合理条件等方式谋取私利的问题,正是四川通过办案发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而在该领域中,截至目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7159件,立案386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97人,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9362件。
“综合办案情况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问题集中在招标投标、项目建设、项目验收和管理利用等环节,主要有方案设计不够合理、过程监管缺位乏力、项目验收把关不严、管护利用不够到位等7个方面的表现,呈现出‘高标不高、农田非农’的特征。”四川省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刘俊莲介绍说。
具体表现为:有的设计单位未进行现场勘测,导致部分沟渠、泵站等设施设计与实际不符,无法发挥应有效益;有的监管人员收受承包方好处,对偷工减料、质量缺陷等问题视而不见,导致项目出现田坎垮塌、道路凹陷等质量隐患。还有的项目后期管护不及时,致使已建成农田被擅自占用、改变用途或直接撂荒。
这种以案破局的思路在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突出问题整治中也有鲜明体现。
聚焦这一领域,自贡市纪委监委紧盯“地”与“钱”两大关键,围绕“投保面积准不准”“受灾理赔实不实”“经费发放对不对”等重点,以纪审联动有效破局,发现虚假投保、虚假理赔等问题线索322件、立案120件,主动说清24人,追赃挽损68.4万余元,并摸清问题多发背后的制度悬空、监管缺位、执行走样等深层次诱因,为后续开展整治找准发力方向。
泸州市纳溪区纪检监察干部对打古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监督走访。
强化责任协同 以案为鉴精准有效推进整治
组织力量全面梳理2020年以来立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招标投标是否合规、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等“十个是否”,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围绕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子生产供应等情况,深挖细查权力运行、监督管理、政策执行、责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夯实“天府良种”根基;针对政策性种植业保险不“保险”问题,严查虚增(假)投保、虚假理赔,违规列支甚至侵吞工作经费、骗取财政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推动健全完善承保、核保、理赔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制度机制……
得益于前期对案件的深入查办和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四川省纪委监委在部署开展专项整治时,从一开始就对相关领域的整治重点、推进举措和工作要求等进行细化,并通过梳理风险点位、出台工作指引等方式,为基层实践提供明确规范,确保标准统一、基层落实有章法。
“砂砾石市场价格每平方9元左右,但工程竣工结算清单中该项单价却高达30.32元。”不久前,广元市旺苍县纪委监委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检查时,一份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道路垫层工程竣工结算清单引起了检查组的注意。
根据《监督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指引》中关于工程验收环节的内容提示,检查组采取实地走访的方式开展调查核实。通过进一步测量,检查组发现该项目部分标段的道路垫层,未按照设计要求使用砂砾石,而是被“偷梁换柱”使用了成本更低的页岩。
原来,考虑到现场施工实际需要,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但该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张某某,作为该项目的现场负责人,既未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也未按变更后施工内容进行验收,导致工程结算费用超标。目前,张某某因不正确履行职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涉事标段结算资金被相应扣减。
据悉,这份由省纪委监委汇编的工作指引既依据相关法规制度细化了主管监管责任内容,又明确了专责监督具体抓手。同时,梳理出各个方面的易发多发问题隐患,提出开展监督的方法举措和关注重点,并提供近年来省内查办的典型案例及常见违纪违法情形对应适用的纪法条文,为基层监督执纪执法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参考。
在压实责任方面,针对粮食领域涉及多个业务部门、遍及全省各地的客观现实,四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扭住责任这个“牛鼻子”,通过及时向同级党委报告情况争取支持,压实业务部门监管责任等方式,以上下一盘棋的理念推进整改整治,做到同题共解、同向发力。
比如,省纪委监委推动农业农村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开展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截至目前,已摸排项目1812个,摸排工程设施84.8万余处,发现问题1.7万余个,已整改1.1万余个。同时,注重发挥省委巡视办、财政厅、审计厅等单位在巡视巡察、财政资金监管、专项审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监管合力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注重长效治理 以全链条努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这田以前收完稻子就撂荒了,改造后可是大变样!当水稻处于分蘖期时,虾苗就可住进来了,一块田,两样活,空间时间都占满。算下来,每亩能稳稳增收2000多元!”不久前,面对前来回访的达州市大竹县纪检监察干部,该县川主乡白牛村稻虾养殖大户唐大哥介绍说。
这一转变的取得源自前期案件查办发现的共性问题得到有效整改。针对办案发现的高标准农田监管标准低、后期管护利用不到位等问题,大竹县纪委监委向该县农业农村局发出监察建议书,推动构建县乡村三级巡查体系,强化日常巡查。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改造,采取“小田并大田、简易化田埂”等措施,全力打造优质农田85万余亩,为开展多业经营、综合利用奠定基本条件,保障高标准农田既高产又高效。
在推动个案整改的同时,制度机制层面的建设同样在深化。在纪检监察机关的参与推动下,《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为全省高标准农田投入、建设、管护、利用全流程提供法治保障。与此同时,由农业农村厅搭建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图管田”信息化监测平台,可逐步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的闭环监管,为保障良田建设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不只是在良田建设上,四川还将这种一体推进查改治的工作理念贯通运用到粮食领域全流程。
比如,在粮食购销领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纪委书记盯粮库”行动实践成果,推广运用盯责任、制度、案件、人员、钱款、粮食、整改、治理、成效的“九盯”工作法,构建从监督、办案再到治理的有效工作闭环。
受这一理念启发,四川省储备粮管理集团作为全省国有大型骨干粮食储备企业,以打造“天府粮仓·清风粮库”党风廉政品牌为依托,系统排查储备管理、仓储建设、粮食购销、重要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的廉洁风险,形成包含5个方面、98个廉洁风险点、119项管控措施的《廉洁风险防控清单》,有效提升风险防控和储粮保障能力。
在前述协力管住各单一环节的基础上,着眼于全链条守护“天府粮仓”的目标愿景,四川纪检监察机关还充分发挥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打通良种培育、良田建设、粮食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上多想一层、多走一步。
据悉,得益于纪检监察机关的推动,德阳市中江县作为全省产粮第一大县,正深化与四川天府粮仓集团、四川省乡村发展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合作,通过发挥各方优势、健全合作机制,探索“建管种储加销”全链条一体化模式,在建设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种植以及粮食收储、加工、销售、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上试点探路。
多方努力下,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378.2公斤,创下四川粮食平均单产历史记录。今年,四川夏粮生产再夺丰收,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更有底气、更有保障。(文字:杨智淋 黄彭)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