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暖民心|雅安市汉源县:摆平“扯皮”的公益林补偿金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这笔等了13年的‘山林钱’,真没想到还能拿到手!” 不久前,雅安市汉源县坭美彝族乡集中兑付了拖欠农户13年的公益林补偿金。面对前来回访的乡纪委干部,该乡和爱村村民王明安高兴地说道。

坭美彝族乡位于汉源县高山地带,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村民在保护山林的同时享有政府发放的公益林补偿金。此前,乡纪委在和爱村3组开展“有事找纪检”走访时,村民王明安等人反映了一桩十余年未领取到公益林补偿金的问题。

“早年间,我们因为高山上生产生活条件差,搬家到其他地方,就把山林流转给了‘大户’。十多年过去了,公益林补偿金到底应该发给村民还是‘大户’,一直都没有个说法。”

原来,2011年以来,因为林地权属不明、户籍人口变动等原因,村民和山林承包“大户”一直未能就公益林补偿金如何分配达成一致。2012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由于存在纠纷,坭美彝族乡公益林仅确权到村民小组。

“当初村民把林地流转给我,就约定了林地属于我,林地产生的所有价值也应该是属于我的。”

“虽然经历了多次流转,但是林地权属始终是我们村民自己的,政府发的林权证都是确权给村民小组的,没有确权给承包‘大户’,补偿金应该发到我们村民手里才对。”

双方各执一词,乡党委、政府也曾多次组织协调,终因分歧太大而未得到有效解决。13年来,公益林补偿金一直未能发放到户,经年累月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乡纪委了解情况后向乡党委报告反馈,积极推动落实,协助乡党委迅速安排人员,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全覆盖入户排查,对涉及的土地、人户、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准确掌握底数实情。

经核实,坭美彝族乡共有公益林1.3万亩,其中存在争议的公益林面积6053亩,涉及农户299户、资金78万余元。

为解决这一纠纷,确保补偿资金合理分配,在县林业部门指导下,乡党委按照“一组一策”的方式制定补偿金分配方案,压实班子成员联村包组责任,组织各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代表会议。经过充分商议,将补偿金测算分配到户。涉及林地流转村民与“大户”之间的纠纷问题,本着自愿、公平的原则,联村干部做好双方思想工作,协商确定公益林补偿金分配比例;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按照公益林补偿金的“惠民”属性原则,将补偿金兑付给原林权权利人。乡纪委全流程跟踪督办,确保公开透明、合理公平。

各村民小组在厘清林权、排除纠纷的基础上,将本组按户划分的《公益林面积分配表》上报乡政府审批、备案,在乡纪委监督下对分户名单、公益林面积、补偿金额等进行公示,并按程序上报县林业局申请补发。

截至目前,已兑现公益林补偿金54.515万元,剩余资金正在有序组织兑付。

雅安市汉源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坭美彝族乡和爱村回访公益林补偿金发放情况。(宋高熙 摄)

为保障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汉源县纪委监委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室地”协作机制,梳理了坭美彝族乡近年来涉林补偿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发现退耕还林补助也存在因分配方案分歧未兑付到位的情况。经核实,全乡共涉及退耕还林地面积3670亩,其中需补兑3166亩,涉及资金31.66万元。目前,县纪委监委已督促县林业局补兑退耕还林补助17.516万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汉源县纪委监委始终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有事找纪检 解决靠组织”,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得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今年以来,该县通过“有事找纪检 解决靠组织”共收集问题3167个,已办结3012个,发现问题线索150件,已立案86件,处理处分125人。作者:宋高熙

编辑人员:易灵俊

清风暖民心|雅安市汉源县:摆平“扯皮”的公益林补偿金

发布时间:2025-08-29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推动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办案引领理念,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案件查办各项工作,并在乡镇(街道)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坚决清理啃食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廉洁四川”特推出“清风暖民心”专栏,分“集中整治在行动”“有事找纪检”2个子栏目,跟进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这笔等了13年的‘山林钱’,真没想到还能拿到手!” 不久前,雅安市汉源县坭美彝族乡集中兑付了拖欠农户13年的公益林补偿金。面对前来回访的乡纪委干部,该乡和爱村村民王明安高兴地说道。

坭美彝族乡位于汉源县高山地带,森林资源丰富,当地村民在保护山林的同时享有政府发放的公益林补偿金。此前,乡纪委在和爱村3组开展“有事找纪检”走访时,村民王明安等人反映了一桩十余年未领取到公益林补偿金的问题。

“早年间,我们因为高山上生产生活条件差,搬家到其他地方,就把山林流转给了‘大户’。十多年过去了,公益林补偿金到底应该发给村民还是‘大户’,一直都没有个说法。”

原来,2011年以来,因为林地权属不明、户籍人口变动等原因,村民和山林承包“大户”一直未能就公益林补偿金如何分配达成一致。2012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由于存在纠纷,坭美彝族乡公益林仅确权到村民小组。

“当初村民把林地流转给我,就约定了林地属于我,林地产生的所有价值也应该是属于我的。”

“虽然经历了多次流转,但是林地权属始终是我们村民自己的,政府发的林权证都是确权给村民小组的,没有确权给承包‘大户’,补偿金应该发到我们村民手里才对。”

双方各执一词,乡党委、政府也曾多次组织协调,终因分歧太大而未得到有效解决。13年来,公益林补偿金一直未能发放到户,经年累月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乡纪委了解情况后向乡党委报告反馈,积极推动落实,协助乡党委迅速安排人员,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全覆盖入户排查,对涉及的土地、人户、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准确掌握底数实情。

经核实,坭美彝族乡共有公益林1.3万亩,其中存在争议的公益林面积6053亩,涉及农户299户、资金78万余元。

为解决这一纠纷,确保补偿资金合理分配,在县林业部门指导下,乡党委按照“一组一策”的方式制定补偿金分配方案,压实班子成员联村包组责任,组织各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代表会议。经过充分商议,将补偿金测算分配到户。涉及林地流转村民与“大户”之间的纠纷问题,本着自愿、公平的原则,联村干部做好双方思想工作,协商确定公益林补偿金分配比例;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按照公益林补偿金的“惠民”属性原则,将补偿金兑付给原林权权利人。乡纪委全流程跟踪督办,确保公开透明、合理公平。

各村民小组在厘清林权、排除纠纷的基础上,将本组按户划分的《公益林面积分配表》上报乡政府审批、备案,在乡纪委监督下对分户名单、公益林面积、补偿金额等进行公示,并按程序上报县林业局申请补发。

截至目前,已兑现公益林补偿金54.515万元,剩余资金正在有序组织兑付。

雅安市汉源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坭美彝族乡和爱村回访公益林补偿金发放情况。(宋高熙 摄)

为保障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汉源县纪委监委举一反三,充分运用“室地”协作机制,梳理了坭美彝族乡近年来涉林补偿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发现退耕还林补助也存在因分配方案分歧未兑付到位的情况。经核实,全乡共涉及退耕还林地面积3670亩,其中需补兑3166亩,涉及资金31.66万元。目前,县纪委监委已督促县林业局补兑退耕还林补助17.516万元。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汉源县纪委监委始终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有事找纪检 解决靠组织”,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得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今年以来,该县通过“有事找纪检 解决靠组织”共收集问题3167个,已办结3012个,发现问题线索150件,已立案86件,处理处分125人。作者:宋高熙

编辑人员:易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