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息比对,发现你辖区公租房住户李某在国企工作,有稳定收入且超过申请公租房的收入标准,不符合承租条件,请迅速核查整改……”
前不久,达州市通川区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该条问题线索后,迅速将其移交至该区朝阳街道纪工委。纪工委立即组织人员入户调查核实,确认李某为市属国企工作人员,其家庭收入远超低收入标准线,属于典型的“鸠占鹊巢”。最终,李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规承租的公租房予以清退。负责审核的相关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理。
这一案例,正是通川区开展公租房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科技赋能,让“隐形问题”无处遁形
公租房是保障性住房,公平公正地开展承租续租,事关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实,更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通川区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切,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数据+监督+治理”三维体系,以公租房管理“小切口”入题,推动公租房领域监督工作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公租房“不公”顽疾。
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料,在传统监管模式下,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公租房骗租、违规转租转借,公租房管理人员监管履职不到位等隐形问题难以精准识别,既影响住房保障政策效能发挥,也制约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
为此,该区纪委监委积极推动将大数据监督建模纳入“数字通川”建设重点工程,通过搭建的“通川惠民通”数据共享平台,将全区公租房数据导入大数据监督建模,以“购置商品房”“购置车辆”“收入超过申请标准”等不符合公租房租赁条件的情形为问题样本,与平台数据碰撞比对,让不符合条件的租户在科技监督面前无处遁形。
“过去靠人工排查,效率低、漏洞多,现在只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或者房号,系统就可以自动匹配筛查。”该区纪委监委信息技术保障室干部蒋搏介绍,通过建模,筛查出“一户多房”“收入超过申请标准”“违规转租”等异常数据,其中,72条涉嫌违规占用公租房的问题线索被“筛”查出来,为后续核查提供精准靶向指引。
达州市通川区纪检监察干部正在建立数据比对规则。(吴卓娥 摄)
联动攻坚,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
“经与人社部门信息比对,显示辖区公租房租户中有李某等8人属于公职人员,存在疑点。”发现问题线索后,通川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联合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区住建局等单位,就疑似违规享受公共租赁住房问题进行会商研判,随后组成联合工作组迅速开展走访核查。
经查,李某系某镇中心小学校校长,其隐瞒个人实际收入及家庭年收入,提交虚假证明材料,违规承租公租房。2025年6月,李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违规承租的公租房予以清退。其余7户问题线索正在加快办理中。
据悉,针对公租房管理涉及的18类62项数据,该区纪委监委牵头贯通市、区两级政务数据接口,横向整合住建、公安、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15个部门数据,归集房产交易、车辆登记、工商注册、社保缴纳、户籍归属、工作收入等18类动态数据230万条,建立“数字档案库”,构建违规行为识别模型。组建联合工作小组,通过运用“筛数据+入户核”工作模式,实现“线上”快速发现问题、“线下”及时跟进处置,对违规占用公租房的问题快查快办快处,并循线彻查公租房审核中存在的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
“我们依托大数据赋能,实现精准高效监督,同时强化全过程跟踪督导,积极联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收集群众诉求,督促及时清退违规租户。”该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李代勇介绍,运用智能分析技术,对全区3216套公租房开展全景扫描,将问题发现方式从“大海捞针”升级为“按图索骥”。目前,已处置问题线索30余条,党纪政务处分10人。
长效治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前觉得公租房遥不可及,现在公开透明了,我也可以申请了!”西城街道小北街社区的杨大爷高兴地说。
在关系民生的公租房领域,通川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责,以“全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公租房领域长效治理,将“全程监督”贯穿始终,让民生工程真正暖民心。
西城街道纪工委督促推动辖区居民小区升级公示系统,房源信息、分配流程在电子屏实时滚动更新,将过去“靠人盯”的传统模式升级为“数据跑”的精准监督,让每一套房源的流向都晒在阳光下。
“我们以监督创新打破信息壁垒,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西城街道纪工委书记庞磊说。
共治共享的核心,是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身“主人翁”。该区纪委监委积极践行“开门整治”理念,搭建“码上监督”全民参与平台,在公租房单元门栋醒目位置张贴“码上举报”“监督一点通”二维码,联动“通川发布”“清廉通川”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线索征集公告,群众扫码即可举报、在线可查进度,目前已“在线”收集线索45条,并加快推进核查工作。
达州市通川区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讲解“监督一点通”平台使用方法。(吴卓娥 摄)
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区纪委监委向区住建局制发监察建议书4份,督促主管部门清退违规租户156户、追缴租金108.58万元,修订完善《通川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公租房分配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形成“申请—审核—分配—退出”全链条管理机制。(作者:吴卓娥 蒋搏)
编辑人员:张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