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丨泸州市:构建“四位一体”信访工作体系 推动解决群众诉求
发布时间:2025-05-22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没想到你们对我反映的问题这样重视,不但查处了人,还当面反馈调查情况……”近日,群众张某收到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信访办理反馈,表示满意。

此前,张某到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实名反映某街道干部李某违规经商、长期不在岗等问题。经初步核查,李某确实违反相关规定从事市场经营活动,于是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持续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坚持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点方向,构建引导来访、主动下访、分类办访、以治化访“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加快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

用活“引”的诀窍,让群众随时随地可“访”

“对,就是这样,用手机对准‘码上举报’二维码,打开窗口之后,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我们就会按程序受理并反馈。”近日,合江县九支镇纪检监察干部李禄云向群众宣传讲解“码上举报”操作流程。

“码上举报”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信访举报方式。泸州市纪委监委加大“码上举报”平台推广,指导县(区)结合本地廉洁文化元素设计“廉心卡”,统一印制“有事找纪检·清风暖民心”标识、“码上举报”二维码,标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受理范围、工作流程、联系电话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讲解,让群众看得懂、能操作。

同时,在全市镇村一级设置廉情工作站,实行乡镇纪委在工作日常态接访、县(区)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期集中接访,对群众来信来访一体接收、分级分类处置。

此外,运用“当家人”微信群、基层“院坝会”等平台,让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在线上、线下同频发声,公开回应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等问题,收集民情民意,做优办信办访“传声筒”。

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廉心卡”78万余张,召开“院坝会”612场,公开回复、解疑释惑问题诉求2631个。

迈出“访”的步子,把“出气筒”送到家门口

明亮的雨棚、宽敞的车位、规范的充电桩……告别“飞线”充电之后,泸县天兴镇中兴社区“电车族”难掩喜悦之情。

此前,天兴镇纪委在中兴社区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走访时,收到“家中飞线充电不安全,希望协调安装充电桩”的信访反映。镇纪委立即到现场查看了解情况,并及时将该问题转镇相关部门办理。不久,小区安上了充电桩。

泸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石桥镇吉祥村茶产业园走访。(吴威摄)

去年以来,泸州市纪委监委统筹全市纪检监察力量,“一对一”分配到各村(社区),建立常态联系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下沉走访。对党的二十大以来信访举报件开展“大起底”,分级梳理一批重点信访举报件开展“回头看”,延伸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推动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县(区)纪委监委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月汇总、甄别研判,精准筛选惠民政策应享未享、问题诉求应办未办、作风问题应改未改等存在明显“风腐责”问题,督促乡镇纪委主动约见反映群众,及时受理检举控告事项。

同时,对下访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分级建立检举控告件、业务范围外信访举报件、交办督办件“三本台账”,通过动态更新、对账销号、抽查核实,形成闭环。每件信访举报件、群众诉求件办结后,由收集人、承办单位分别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同步征求满意度情况。

做实“办”的过程,用监督回报群众信任

“这位群众匿名反映区市场监管所某所所长的问题不具体且无实质内容,按流程审批不予受理。”近日,针对一起匿名网络举报,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分析研判之后作出相应处理方式。

泸州市纪委监委在“全环节办信”中“多把一道关”,实行疑难共商、质效联管、问题同治,对无实质性内容举报按流程审批不予受理,对典型举报实行信访室、案管室、监督检查室“三方会审”,推动检举控告既“办得快”又“办得好”。

对信访件分类明确受理、办理、反馈各环节时限要求,动态更新办理进度,对超过办理时限的分类开展预警、督办,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办”。

同时,按照“线上+线下”双向评查模式,市纪委每月对调查核实报告开展随机抽查,每季度到县(区)开展全覆盖质效评查。对乡镇办信办访质效实行“两级评查”,县(区)纪委监委对乡镇核查报告进行全覆盖审核。

“对于典型信访举报件,我们还通过召开案情通报会、现场清退会、整改反馈会,及时亮出纪委查的案、追的钱、办的事,打消举报者心理顾虑,引导其积极参与监督。”市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负责人说。

写好“治”的文章,形成同题共答格局

“办件过程中我们还收到其他类似反映,这暴露出一次性种粮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建议我区开展一次性种粮补贴专项监督……”日前,泸州市纳溪区纪委监委召开典型信访件复盘会,对反映该区合面镇双凤村某村民小组长信访件进行复盘。“一件信访件推动了一次民生专项监督,这就是同题共答信访工作的意义所在。”纳溪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泸州市纳溪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会商分析信访件。(周健 摄)

信访工作不能“一办了之”,还需强化结果运用,突出标本兼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泸州市健全“全面分析+专题分析”机制,对典型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开展“复盘”,为推动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监督、专项治理找准突破口,不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服务办案引领综合效能。

持续推进重复举报常态化治理,综合采取挂牌督办、提级办理、领导包案等方式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无重复信访举报乡镇”45个。通过“点题监督”推动机制建立,选取“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镇村自来水水质不稳定、城区施工噪音扰民”等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督促住建、城管等19个行业部门健全一批机制、优化一批流程。

2024年以来,全市受理并办结信访件1400余件,走访群众7.3万户,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4万个。作者:曾永强

编辑人员:江正东

探索与实践丨泸州市:构建“四位一体”信访工作体系 推动解决群众诉求

发布时间:2025-05-22 来源:“廉洁四川”网站 字体大小: 分享至:

“没想到你们对我反映的问题这样重视,不但查处了人,还当面反馈调查情况……”近日,群众张某收到泸州市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信访办理反馈,表示满意。

此前,张某到龙马潭区纪委监委实名反映某街道干部李某违规经商、长期不在岗等问题。经初步核查,李某确实违反相关规定从事市场经营活动,于是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近年来,泸州市纪委监委持续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坚持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重点方向,构建引导来访、主动下访、分类办访、以治化访“四位一体”工作体系,加快形成“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

用活“引”的诀窍,让群众随时随地可“访”

“对,就是这样,用手机对准‘码上举报’二维码,打开窗口之后,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我们就会按程序受理并反馈。”近日,合江县九支镇纪检监察干部李禄云向群众宣传讲解“码上举报”操作流程。

“码上举报”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信访举报方式。泸州市纪委监委加大“码上举报”平台推广,指导县(区)结合本地廉洁文化元素设计“廉心卡”,统一印制“有事找纪检·清风暖民心”标识、“码上举报”二维码,标注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受理范围、工作流程、联系电话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讲解,让群众看得懂、能操作。

同时,在全市镇村一级设置廉情工作站,实行乡镇纪委在工作日常态接访、县(区)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期集中接访,对群众来信来访一体接收、分级分类处置。

此外,运用“当家人”微信群、基层“院坝会”等平台,让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在线上、线下同频发声,公开回应群众反映强烈、关注度高等问题,收集民情民意,做优办信办访“传声筒”。

去年以来,全市发放“廉心卡”78万余张,召开“院坝会”612场,公开回复、解疑释惑问题诉求2631个。

迈出“访”的步子,把“出气筒”送到家门口

明亮的雨棚、宽敞的车位、规范的充电桩……告别“飞线”充电之后,泸县天兴镇中兴社区“电车族”难掩喜悦之情。

此前,天兴镇纪委在中兴社区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走访时,收到“家中飞线充电不安全,希望协调安装充电桩”的信访反映。镇纪委立即到现场查看了解情况,并及时将该问题转镇相关部门办理。不久,小区安上了充电桩。

泸县纪检监察干部在石桥镇吉祥村茶产业园走访。(吴威摄)

去年以来,泸州市纪委监委统筹全市纪检监察力量,“一对一”分配到各村(社区),建立常态联系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下沉走访。对党的二十大以来信访举报件开展“大起底”,分级梳理一批重点信访举报件开展“回头看”,延伸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推动解决,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县(区)纪委监委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月汇总、甄别研判,精准筛选惠民政策应享未享、问题诉求应办未办、作风问题应改未改等存在明显“风腐责”问题,督促乡镇纪委主动约见反映群众,及时受理检举控告事项。

同时,对下访收集到的问题线索分级建立检举控告件、业务范围外信访举报件、交办督办件“三本台账”,通过动态更新、对账销号、抽查核实,形成闭环。每件信访举报件、群众诉求件办结后,由收集人、承办单位分别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同步征求满意度情况。

做实“办”的过程,用监督回报群众信任

“这位群众匿名反映区市场监管所某所所长的问题不具体且无实质内容,按流程审批不予受理。”近日,针对一起匿名网络举报,龙马潭区纪委监委信访室分析研判之后作出相应处理方式。

泸州市纪委监委在“全环节办信”中“多把一道关”,实行疑难共商、质效联管、问题同治,对无实质性内容举报按流程审批不予受理,对典型举报实行信访室、案管室、监督检查室“三方会审”,推动检举控告既“办得快”又“办得好”。

对信访件分类明确受理、办理、反馈各环节时限要求,动态更新办理进度,对超过办理时限的分类开展预警、督办,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办”。

同时,按照“线上+线下”双向评查模式,市纪委每月对调查核实报告开展随机抽查,每季度到县(区)开展全覆盖质效评查。对乡镇办信办访质效实行“两级评查”,县(区)纪委监委对乡镇核查报告进行全覆盖审核。

“对于典型信访举报件,我们还通过召开案情通报会、现场清退会、整改反馈会,及时亮出纪委查的案、追的钱、办的事,打消举报者心理顾虑,引导其积极参与监督。”市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负责人说。

写好“治”的文章,形成同题共答格局

“办件过程中我们还收到其他类似反映,这暴露出一次性种粮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审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建议我区开展一次性种粮补贴专项监督……”日前,泸州市纳溪区纪委监委召开典型信访件复盘会,对反映该区合面镇双凤村某村民小组长信访件进行复盘。“一件信访件推动了一次民生专项监督,这就是同题共答信访工作的意义所在。”纳溪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泸州市纳溪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会商分析信访件。(周健 摄)

信访工作不能“一办了之”,还需强化结果运用,突出标本兼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泸州市健全“全面分析+专题分析”机制,对典型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开展“复盘”,为推动民生领域“小切口”专项监督、专项治理找准突破口,不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服务办案引领综合效能。

持续推进重复举报常态化治理,综合采取挂牌督办、提级办理、领导包案等方式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设“无重复信访举报乡镇”45个。通过“点题监督”推动机制建立,选取“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镇村自来水水质不稳定、城区施工噪音扰民”等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督促住建、城管等19个行业部门健全一批机制、优化一批流程。

2024年以来,全市受理并办结信访件1400余件,走访群众7.3万户,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4万个。作者:曾永强

编辑人员:江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