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监督 | 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系统施治 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

近期,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接连查办了两起关于附属医院中层干部违规私设“小金库”滥发津补贴案件。“从这两起案件中,我们发现附属医院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机制不健全、资产经营监管不力、纪律规矩教育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希望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深挖思想根源,举一反三,切实抓好以案促改。”在附属医院以案促改通知书的专题送达会上,驻校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强调。

近年来,该纪检监察组坚持标本兼治,在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上持续发力,深入查找案发单位在责任落实、权力运行、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集体研究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武诗洁 摄)

精准施策,推动源头治理。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从个案中深挖共性问题,既从当事人身上找原因,也从制度层面查漏洞。针对私设“小金库”、医生违规多点执业等典型问题,纪检组通过面对面反馈、点对点指导的方式,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实行专人跟踪整改进展、销号管理整改事项,督促案发单位限期整改,不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截至目前,驻校纪检监察组已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以案促改通知书1份,推动案发单位新建或修订《专项绩效管理办法》《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制度》等制度规定68项,组织开展违规收受红包礼金、“小金库”、医生违规多点执业等系统治理5次,推动解决了附属医院便民门诊部权属关系等一批典型问题。

以案为鉴,强化警示教育。将身边案例转化为警示教育“活教材”,是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治病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开展反面案例剖析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诫,筑牢思想防线。

“看到曾经坐在一起开会的人如今站在被告席上,我感到非常惋惜,也给我极大的震撼和警示……”一位旁听了医疗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自去年以来,驻校纪检监察组已组织40余名重点岗位、关键领域干部旁听庭审,举办警示教育通报会4场,作廉洁教育报告10余场,制作身边案警示视频2个,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0余起。其中部分案例还被列入民主生活会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对照剖析,让身边案成为最有效的“清醒剂”。

处分只是手段,教育和挽救才是最终目的。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把监督、教育、办案、治理贯通融合,系统梳理受处分人员问题成因、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及处分类型,针对受处分人员一对一量身制定回访教育方案。回访中,通过与处分干部“面对面”谈心谈话,精准了解其思想状态、心理变化和工作表现等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其成绩和进步,并将谈心谈话、纪法教育、心理疏导有机融入,帮助受处分人员打开心结、提振精神。

同时,驻校纪检监察组还建立回访跟踪机制,半年或一年后动态掌握受处分干部情况。近两年,已开展回访教育14人次。

“纪检监察工作和医生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针对发现的‘病症’,既要深挖腐肉,又要标本兼治。”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永红同志表示,将着力查改治同向发力、系统施治,继续在堵塞风险漏洞、强化警示提醒、做实回访教育上下功夫,一体推进‘三不腐’,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作者:刘珊珊)

编辑人员:曾铃琳

派驻监督 | 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系统施治 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5-10-24 来源: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 字体大小: 分享至:

近期,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接连查办了两起关于附属医院中层干部违规私设“小金库”滥发津补贴案件。“从这两起案件中,我们发现附属医院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内控机制不健全、资产经营监管不力、纪律规矩教育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希望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深挖思想根源,举一反三,切实抓好以案促改。”在附属医院以案促改通知书的专题送达会上,驻校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强调。

近年来,该纪检监察组坚持标本兼治,在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上持续发力,深入查找案发单位在责任落实、权力运行、制度执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集体研究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武诗洁 摄)

精准施策,推动源头治理。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从个案中深挖共性问题,既从当事人身上找原因,也从制度层面查漏洞。针对私设“小金库”、医生违规多点执业等典型问题,纪检组通过面对面反馈、点对点指导的方式,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机制,实行专人跟踪整改进展、销号管理整改事项,督促案发单位限期整改,不断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截至目前,驻校纪检监察组已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7份、以案促改通知书1份,推动案发单位新建或修订《专项绩效管理办法》《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制度》等制度规定68项,组织开展违规收受红包礼金、“小金库”、医生违规多点执业等系统治理5次,推动解决了附属医院便民门诊部权属关系等一批典型问题。

以案为鉴,强化警示教育。将身边案例转化为警示教育“活教材”,是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治病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开展反面案例剖析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诫,筑牢思想防线。

“看到曾经坐在一起开会的人如今站在被告席上,我感到非常惋惜,也给我极大的震撼和警示……”一位旁听了医疗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自去年以来,驻校纪检监察组已组织40余名重点岗位、关键领域干部旁听庭审,举办警示教育通报会4场,作廉洁教育报告10余场,制作身边案警示视频2个,通报曝光典型问题20余起。其中部分案例还被列入民主生活会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对照剖析,让身边案成为最有效的“清醒剂”。

处分只是手段,教育和挽救才是最终目的。驻校纪检监察组坚持把监督、教育、办案、治理贯通融合,系统梳理受处分人员问题成因、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及处分类型,针对受处分人员一对一量身制定回访教育方案。回访中,通过与处分干部“面对面”谈心谈话,精准了解其思想状态、心理变化和工作表现等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其成绩和进步,并将谈心谈话、纪法教育、心理疏导有机融入,帮助受处分人员打开心结、提振精神。

同时,驻校纪检监察组还建立回访跟踪机制,半年或一年后动态掌握受处分干部情况。近两年,已开展回访教育14人次。

“纪检监察工作和医生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针对发现的‘病症’,既要深挖腐肉,又要标本兼治。”驻西南医科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张永红同志表示,将着力查改治同向发力、系统施治,继续在堵塞风险漏洞、强化警示提醒、做实回访教育上下功夫,一体推进‘三不腐’,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作者:刘珊珊)

编辑人员:曾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