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期:破解电费“糊涂账”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水、电、气,每月的费用支出,不仅是人人关切的“小事”,更是事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事”。然而,计量不准、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却可能成为困扰居民的“烦心事”。今年4月,达州市的纪检监察干部在深入群众走访时,接连听到某小区商户们同样的抱怨,认为“电费高,让人头疼”。市纪委监委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可能关联着计量监管、收费规范等系统性问题。一场从一张电费单、一个小电表开始的监督,就此展开……

【正文】达州市书香雅筑小区位于中心城区的一片繁华路段,这里小区居民众多,底层的商户就有130余家。今年4月,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干部,不少商户都倒起了“苦水”,认为“近年来小区商铺缴纳电费异常偏高,店铺经营成本激增,小微生存艰难”。副食店店主郑艳丽就是其中之一。

【采访】副食店店主 郑艳丽:我们这个门市,还有另外一个门市,总共在这条街有两个门市,但是从去年开始之后,我们就发现电费始终就比其他地方的电费要贵一点,我们心里也有点纳闷,平时去充电的时候,我们也问了物业,就是说电费有点贵,也跟他反映了这种情况,他也就说是“包含线路损耗”各方面的说法,所以说心里面就还是有点纳闷,他收费一块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

今年来,达州市以16件民生实事为抓手,贯通“纪委监督+执法监管”协同治理,强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收费不规范问题。这次走访,就是市纪委监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深调研”直达群众关切而展开的。

群众的呼声等不起、拖不得。商户们异口同声的反映,立即引起了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是电表本身不准?是收费环节有猫腻?还是存在其他隐性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初步研判后,首先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小区商户开展了联合走访、现场核实。当抽检的3只电表均判定为不合格后,市市场监管局随即予以立案调查。

【采访】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协调科科长 何江:为尽量减少对商户影响,我们协调国家电网,对其中94家商户安装了备用电表。在进一步核实后发现,(原来的)这94只电表都没有进行过首检,其中5只电表被判定为不合格。

对电表进行计量检定,是对电表进行的一次全面、严格的“体检”和“资格考试”,确保它作为“电费秤”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如果跳过首检就投入安装使用,电表计费就极有可能不准。

此外,由于商户的电表不是一户一表,而是从物业的主表分出来的,这种非直供电形式涉及物业加价问题,也可能影响商户计费。调查人员调出了近7万条缴费信息,一一核对,发现书香雅筑小区的物业公司竟然以“线路维护费”“管理费”名义加价了54%,远远超过了省发改委规定的“转供电到户电价可在购电价基础上多计算不超过6%的线损”的上限。

【采访】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协调科科长 何江:2020年9月到2025年4月,这家物业公司超出发改核定的最高收取电费6%的线损费,累计多收取了转供电价款166万余元。

问题查清了,但怎么退费,退多少,成了一道难题。达州市纪委监委同步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对该物业服务公司违法案涉及的、共计220余户商户(含历史商户)逐一进行实地走访,收录并分析当事人涉及转供电的商铺缴费信息,通过反复核对并找出共性收费规律,精准锁定当事人转供电数量和月单价。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毛秋萍:同时,通过对130余户现有商户和90余户历史商户进行逐一走访,找出各商户具体的经营时段,以此来确定各商户的应退金额。

截至9月,通过现金返还、银行转账、电费转存等多种方式,这多收取的166.8万元电费已经全部退还到了商户手中,其中退费1万元以上的商户就有51户,最高的一户收到退费7.8万余元。“纪委监督+执法监管”协同治理的方式,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用电贵、乱收费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采访】餐饮店店主 李明 :现在电费按照政府指定的价标准来收的,每笔都有明细,我们心里终于踏实了。

【采访】餐饮店店主 陈清华:钱退回来的那天,我特意算了一笔账,一年能省4000多,对我们小本经营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钱算下来的那天,我们更加地高兴。

主持人:

这看似个体的“小问题”,背后是否隐藏着系统性的“大症结”?达州市纪委监委由此深入探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案件查办暴露出的首检流于形式、转供电违法加价等问题,精准选取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转供问题,在全市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开展了一场重点整治。

【正文】达州市纪委监委深化市县联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与市市场监管局选取用电计量、收费领域作为“小切口”,并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收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深化治理的整治目标、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何林:在这次整治中,纪委监委的职责不仅是“查问题”,更是“促治理”——书香雅筑违规收费问题处理到位后,我们联合市场监管局,举一反三,集中开展了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收费问题专项清理,制发《达州市供水供电供气企业计量行为合规指南》,进一步明确“物业不得擅自加价”“电表强制检定”等16项具体要求。

在统一部署下,市市场监管局调取了中心城区251家转供电经营者以及5843户租户的基础信息,建立了一份供电企业明细清单,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85个,查办违法违规案件86件,罚没违法所得84万余元,返还群众财物202万余元,惠及商户703户。202584日,达州市达川区市场监管局公开通报两起“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整治典型案例,就是全市范围专项整治通过以案释法,督促所有转供电主体严守法律红线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履行监督首责,聚焦背后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挖细查,查处了渠县某供水站站长余某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等一系列案件。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 钟成:通过这次全市一体化联动的大排查、大起底,我们确实发现这个看似平常的民生领域,还存在着监督的盲点和廉政风险点,工作中我们已发现问题线索35件,查处问题14个,立案审查调查13人。诸多问题的暴露,深刻说明了监督必须挺在前面,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是推动系统施治的靶向所在。

主持人:

将民用“三表”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问题纳入民生实事综合整治工作,是纪委监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的切入点,是市场监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是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民心工程,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必答题。本次整治绝非“一阵风”,而是长效治理的新起点。达州市纪委监委致力于扎紧制度的“篱笆”,压缩权力的“任性”空间,确保监督的“探头”永远亮着,让群众用上“明白表”、交上“放心钱”,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幸福安宁就在身边。

好,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

第552期:破解电费“糊涂账”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字体大小: 分享至: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水、电、气,每月的费用支出,不仅是人人关切的“小事”,更是事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大事”。然而,计量不准、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却可能成为困扰居民的“烦心事”。今年4月,达州市的纪检监察干部在深入群众走访时,接连听到某小区商户们同样的抱怨,认为“电费高,让人头疼”。市纪委监委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可能关联着计量监管、收费规范等系统性问题。一场从一张电费单、一个小电表开始的监督,就此展开……

【正文】达州市书香雅筑小区位于中心城区的一片繁华路段,这里小区居民众多,底层的商户就有130余家。今年4月,面对前来走访的纪检干部,不少商户都倒起了“苦水”,认为“近年来小区商铺缴纳电费异常偏高,店铺经营成本激增,小微生存艰难”。副食店店主郑艳丽就是其中之一。

【采访】副食店店主 郑艳丽:我们这个门市,还有另外一个门市,总共在这条街有两个门市,但是从去年开始之后,我们就发现电费始终就比其他地方的电费要贵一点,我们心里也有点纳闷,平时去充电的时候,我们也问了物业,就是说电费有点贵,也跟他反映了这种情况,他也就说是“包含线路损耗”各方面的说法,所以说心里面就还是有点纳闷,他收费一块的标准是从哪里来的。

今年来,达州市以16件民生实事为抓手,贯通“纪委监督+执法监管”协同治理,强力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收费不规范问题。这次走访,就是市纪委监委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深调研”直达群众关切而展开的。

群众的呼声等不起、拖不得。商户们异口同声的反映,立即引起了纪委监委的高度重视。是电表本身不准?是收费环节有猫腻?还是存在其他隐性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达州市纪委监委在初步研判后,首先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对该小区商户开展了联合走访、现场核实。当抽检的3只电表均判定为不合格后,市市场监管局随即予以立案调查。

【采访】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协调科科长 何江:为尽量减少对商户影响,我们协调国家电网,对其中94家商户安装了备用电表。在进一步核实后发现,(原来的)这94只电表都没有进行过首检,其中5只电表被判定为不合格。

对电表进行计量检定,是对电表进行的一次全面、严格的“体检”和“资格考试”,确保它作为“电费秤”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如果跳过首检就投入安装使用,电表计费就极有可能不准。

此外,由于商户的电表不是一户一表,而是从物业的主表分出来的,这种非直供电形式涉及物业加价问题,也可能影响商户计费。调查人员调出了近7万条缴费信息,一一核对,发现书香雅筑小区的物业公司竟然以“线路维护费”“管理费”名义加价了54%,远远超过了省发改委规定的“转供电到户电价可在购电价基础上多计算不超过6%的线损”的上限。

【采访】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协调科科长 何江:2020年9月到2025年4月,这家物业公司超出发改核定的最高收取电费6%的线损费,累计多收取了转供电价款166万余元。

问题查清了,但怎么退费,退多少,成了一道难题。达州市纪委监委同步协调市场监管部门对该物业服务公司违法案涉及的、共计220余户商户(含历史商户)逐一进行实地走访,收录并分析当事人涉及转供电的商铺缴费信息,通过反复核对并找出共性收费规律,精准锁定当事人转供电数量和月单价。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毛秋萍:同时,通过对130余户现有商户和90余户历史商户进行逐一走访,找出各商户具体的经营时段,以此来确定各商户的应退金额。

截至9月,通过现金返还、银行转账、电费转存等多种方式,这多收取的166.8万元电费已经全部退还到了商户手中,其中退费1万元以上的商户就有51户,最高的一户收到退费7.8万余元。“纪委监督+执法监管”协同治理的方式,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用电贵、乱收费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

【采访】餐饮店店主 李明 :现在电费按照政府指定的价标准来收的,每笔都有明细,我们心里终于踏实了。

【采访】餐饮店店主 陈清华:钱退回来的那天,我特意算了一笔账,一年能省4000多,对我们小本经营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钱算下来的那天,我们更加地高兴。

主持人:

这看似个体的“小问题”,背后是否隐藏着系统性的“大症结”?达州市纪委监委由此深入探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案件查办暴露出的首检流于形式、转供电违法加价等问题,精准选取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转供问题,在全市推动多元主体共治,开展了一场重点整治。

【正文】达州市纪委监委深化市县联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与市市场监管局选取用电计量、收费领域作为“小切口”,并联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收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深化治理的整治目标、整治重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何林:在这次整治中,纪委监委的职责不仅是“查问题”,更是“促治理”——书香雅筑违规收费问题处理到位后,我们联合市场监管局,举一反三,集中开展了居民、商业用电领域计量、收费问题专项清理,制发《达州市供水供电供气企业计量行为合规指南》,进一步明确“物业不得擅自加价”“电表强制检定”等16项具体要求。

在统一部署下,市市场监管局调取了中心城区251家转供电经营者以及5843户租户的基础信息,建立了一份供电企业明细清单,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85个,查办违法违规案件86件,罚没违法所得84万余元,返还群众财物202万余元,惠及商户703户。202584日,达州市达川区市场监管局公开通报两起“居民水电气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整治典型案例,就是全市范围专项整治通过以案释法,督促所有转供电主体严守法律红线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履行监督首责,聚焦背后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深挖细查,查处了渠县某供水站站长余某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等一系列案件。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 钟成:通过这次全市一体化联动的大排查、大起底,我们确实发现这个看似平常的民生领域,还存在着监督的盲点和廉政风险点,工作中我们已发现问题线索35件,查处问题14个,立案审查调查13人。诸多问题的暴露,深刻说明了监督必须挺在前面,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是推动系统施治的靶向所在。

主持人:

将民用“三表”计量不准确、收费不规范问题纳入民生实事综合整治工作,是纪委监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职责的切入点,是市场监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是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民心工程,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必答题。本次整治绝非“一阵风”,而是长效治理的新起点。达州市纪委监委致力于扎紧制度的“篱笆”,压缩权力的“任性”空间,确保监督的“探头”永远亮着,让群众用上“明白表”、交上“放心钱”,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幸福安宁就在身边。

好,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