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近年来,攀枝花市纪委监委着眼常态长效,在全市选取了东区银江镇等5个乡镇进行试点,搭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的一站式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探索更具效能、更有温度的基层监督路径,不断提升依靠身边组织、服务身边群众、解决身边急难问题的水平。作为试点“排头兵”的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在“一站式”平台建立后,究竟给群众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呢?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弄密村村民 王大姐:该给的钱,咋就拖了那么久呢?都没有给,每次去问,不是说老房子还没有拆没有办法给我们发放,就是讲社里资金困难,要不然就是说现在不归他管了,反正就是拿不到钱。
【正文】2024年7月,银江镇弄密村村民王大姐就在一站式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上投诉,自己一直没有领到灾后重建补助款。银江镇纪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弄密村开展调查。王大姐向工作人员反映,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原弄弄沟村二社分三期、向10户受灾村民发放“8·30地震”相关补助资金,王大姐等3户村民被安排在第三期,灾后重建补助共计10800元,但这笔钱至今连影子都没见到。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纪委书记 李燕:群众利益,一分一毫都不能侵占,该发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拖欠。于是,我们银江镇纪委把这个事项作为我们重点督查事项进行(了)督办。
然而,镇纪委工作人员在查阅资料时,却发现这10800元补助款已经按时且足额发放了,甚至还有王大姐等3人的签名。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原来,2009年,原弄弄沟村村委会讨论决定,村民必须先将受损房屋拆除后才能全额领取补助。补助款发放时,王大姐等3户人的受损房屋还没有来得及拆除。时任弄弄沟村二社社长的周某某为了完成签字存档手续,便在没有取得王大姐等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代签了补助领取表,导致账面上看起来钱发了,但实际村民们根本没有拿到钱。
2010年后,王大姐等3户村民陆续将受损房屋拆除。但在向周某某询问补助发放事宜时,周某某均以相关工作已交接给汪某某为由搪塞。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弄密村纪检委员 杨仕平:2010年2月,周某不再担任社长,在和新社长汪某交接工作时,并未提及该笔补助款,一共10800元。这3户农户的补偿款,就这样被“遗忘”了。老百姓去找他(周某)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干这个工作了,工作已经交接了,你们有事去找他们。
2020年底,因合村并组,弄弄沟村被合并为弄密村,这笔关乎3户村民切身利益的钱,就因管理交接混乱,后续无人负责,被长期悬置,长达14年。
2024年11月,周某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补助款也全部足额退还给了3户村民。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弄密村村民 王大姐:真没想到啊!纪委的同志真的是那么较真,那么认真,硬是把这笔钱“老黄历”了都翻出来了,翻得那么清楚,钱一分不少地发放给我们,发到我们手里。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弄密村村民 李大姐:以前总觉得没人管我们这点小事,现在看到纪委动真格了,为我们老百姓撑腰,在这里,我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心里确实感到暖,我们老百姓有底气了。
主持人:
弄密村这笔“迟到”补助款的解决,是东区银江镇纪委精准发力、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战成果。为了确保成效,在试点过程中,攀枝花市东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靠前指挥,为“一站式”平台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 董云哲:2024年以来,我们着眼于常态长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探索构建了“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的“五主”责任网络,做实“接、派、办、复、评”的“五环”管理流程,形成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社工部、区委政法委、区委共富办协作配合的“五方”协作机制,试点搭建区级工作组、乡镇服务中心、区级服务点的“一组一中心十点”三级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纪委书记 李燕:我们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设在便民服务中心,村诉求综合服务点设在了党群服务中心。我们并创新协作模式,由我们专职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便民中心主任组建“三人协调小组”,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并负责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工作的分流、转办、督办工作。
【正文】攀枝花市东区纪委监委明确,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专职党委副书记负责全面统筹群众诉求,“三人协调小组”负责具体落实,共同推动完善“一站式”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从“跑上级”向“访下情”转变、“盯干部”向“靠群众”转变、“解释多”向“解决多”转变,推动有事“找纪检”向解决“靠组织”转变,逐步实现群众身边的问题靠群众身边的组织解决。
2024年4月初,银江镇双龙滩村的几位村民来到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反映村里的生活用水管网建设工程才建成不久就被停用了。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村民 黄大姐:我们没得(自来)水,就是用的这个(河沟里挑的)水,我们在河沟里挑的水来(用),都是小得很,没得水还是一样地洗了,头天接的水,第二天盆盆里都有一层白的。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村民 万大姐:困难哦,这个用水困难,像干(旱)天,洗衣服这些都很不方便,都节约了又节约的,真的是节约,不节约你哪来的水用呢。
银江镇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立即将该问题上报至镇纪委,银江镇纪委收到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实地查看情况,确认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且停水时间已经长达半年。面对前来了解情况的纪检干部,村支部副书记陈志勇坦诚地提起了村里的难题。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党支部副书记 陈志勇:(停水前)因为农户的水表是智能表那种,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它就是水表不计费,但是有水,就是总的水费对不上。当时水费是相差10000(元)左右,我们实际只收了5000(元),缴水(费)要缴一万多。对不上后,我们通知老百姓以后就把水停了。
原来,双龙滩村生活用水管网建设工程建成后,村里在缴纳水费时,发现需要缴纳的总金额和按表收取农户费用的总和有很大差距。所以,2023年10月,在未召开村民会议的情况下,双龙滩村“两委”就决定暂停工程供水,导致双龙滩村180余户村民没有自来水使用。又因水表损坏需要更换,村上又没有资金支撑,所以供水问题迟迟没有解决。
双龙滩村暂停供水后,区农交水局前往双龙滩村对生活用水管网工程开展全面细致的排查,发现水压过大冲毁智能水表,导致智能水表计数与水务集团出水计数存在巨大差距。区农交水局立即指导双龙滩村,采取由双龙水库集中供水站供水等临时措施保障村民生活用水,督促双龙滩村及施工单位查找生活用水管网建设工程设计及施工问题,同时,联合双龙滩村“两委”协调攀枝花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北分公司开展施工整改,2024年5月,水务集团开始施工维修,将智能水表更换为机械水表149块、加装表前锁闭阀149个、减压阀3个。2024年7月完工,并恢复供水,困扰180户村民的用水难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镇纪委在恢复供水后对双龙滩村村民进行走访,了解到村民对用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十分满意,但是也表达了对个人承担拖欠水费的担忧。经银江镇党委会专题研究,由双龙滩村村集体经济承担180余户村民拖欠的水费34000余元,避免了村民因为工程的问题受到经济损失。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村民 万大姐:但是(干部们)费了很大的力,村上的这几位干部跑够了,真的是好费力,整了是相当的方便。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双龙滩村村民 黄大姐:方便,有水是方便。
小水表里藏大账,民生事中见担当。双龙滩村从停水困扰到用水无忧的转变,正是“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的生动实践。面对村民的急难愁盼,银江镇纪委主动作为,靠前监督,不仅充当了沟通协调的“润滑剂”,更是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强引擎”。
【采访】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纪委书记 李燕:我们镇自试点运行群众诉求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以来,共收集各类群众反映的问题550条、办结了521条,办结率是94.6%,群众满意率是90.6%。
今年以来,东区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有事找纪检”一线接访,通过院坝会、入户走访、“监督一点通”平台、“码上举报”、张贴联系卡等方式,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全力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收集2047个问题,已推动解决2004个问题,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大纵深”。
主持人:
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满不满意,还得群众说了算。对于已解决或已解释答复的问题,东区纪委监委还采取“回头访”“回头问”的方式,抽查了解群众问题解决满意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健全完善服务态度现场评、办理结果事后评、追踪问效回访评的“三评价”制度,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完整闭环,促进问题真正解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好了,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