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今年以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聚力,以脱贫攻坚精神纵深推进集中整治,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纪委主推的职能作用,扎实深入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实现“纪委有案、行业有变、群众有感”的综合效应。7月18日,全省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半年调度暨“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现场推进会在攀枝花市召开。全省上下,正凝聚着解题的思路与行动的决心,让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正文】7月18日,全省集中整治半年调度暨“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现场推进会在攀枝花市举行,调度全省集中整治工作,分析查找差距短板,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对“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进行再发动、再安排。
【采访】四川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蒋婉莹:“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一件事、两句话、三主体”。“一件事”指主要目的是聚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两句话”指以纪检监察的方式监督推动,靠身边的党组织来解决具体问题;“三主体”指的是群众、纪检和组织,起点在人民群众,支点在纪检推动,落点在组织解决。
会上,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等市、县(区)、乡(镇)三级纪委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经验做法在现场进行了展示,广元市、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等地作了交流发言。
【采访】攀枝花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鲍占芳:2024年上半年,集中整治开展以后,攀枝花市率先在全省提级升格,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把构建“有事找纪检”常态长效机制暨“五主”试点纳入市委重点工作。市纪委监委在乡镇一级喊响“有事找纪检”,通过“线下”开展“赶集日”摆摊等活动,“线上”公开“码上举报”二维码等方式,很快就打开了群众参与的渠道。
在集中整治开展之初的一次“有事找纪检”问题征集现场,盐边县新九镇九场村就有村民反映,他们村有人重复领取了农村厕所改造补助资金。纪检监察干部迅速跟进核实,查清了问题所在。原来,新九镇九场村新民组组长刘某因工作作风不实,审核把关不严,导致2户村民重复领取了农村厕所改造补助资金,涉及金额共计4000元。
【采访】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镇九场村新民组组长 刘某:一个(原因)是(我们)工作(的)失误,(第)二个(原因)是信息没有准确地掌握,才导致了今天这种局面,在今后的这些工作,我们(要)认认真真去核实信息。
经立案审查后,刘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2户村民也将多领取的资金全部退回了相关部门账户。
【采访】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镇九场村村民 翁兴祥:“有事找纪检”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了,找到以后,很快就把这个事情给我们处理了,这种方式我觉得是很到位。
这是攀枝花市纪委监委以乡镇一级基层为主体,着力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在攀枝花,“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的“五主”协同机制,如同五轮驱动,保障了集中整治精准高效运转。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选取了米易县白马镇等5个农企矛盾突出、多民族杂居、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中心城镇,试点搭建“五主”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并逐渐从试点探索到扩面推广。
【采访】攀枝花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 杨文武:去年以来,我们共搭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43个,覆盖全市87.8%的乡镇、街道,推动解决了2万多个群众诉求,比如妥善解决了米易白马铁矿三期100余名群众子女进城就学难问题,推动仁和区协调1200余万元资金,新改建了农村饮水工程等等,可以说,从“盯上级部署”到“听群众诉求、解群众急难”,“五主”模式破局基层治理、迎新变。
主持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重点领域。夏日炎炎,在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乔天村,村民刘平推着满载有机肥的手推车,平稳地走在一条崭新的生产便道上。
【采访】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乔天村村民 刘平: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搞得很好、粮食产出也高,但之前进出只能走田埂,小微型机进不去,干活有些不方便。
【正文】前不久,广元市朝天区纪委监委在乔天村开展高标准农田专项监督检查时,通过核查项目验收环节的标准执行情况,发现村里的高标准农田虽然主体已经完工,群众已进场耕种,但部分地块却存在生产便道缺失的问题,给群众带来不少麻烦。
【采访】广元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黄紫林: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市推行“七步工作法”护“高标田”,聚焦勘察设计、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七大环节,通过查图纸现场、监理耗时、标准执行等资料数据,精准识别问题。朝天区纪委监委就是通过在项目验收环节查“标准执行”,发现了乔天村的问题。
经调查,乔天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由于前期规划时考虑不周,没有严格对标原《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进行设计,没有预见项目完工后需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二次分配到户的实际,遗漏了必要的生产便道规划,导致分田到户后农户进出耕种成了大难题。
【采访】广元市朝天区监委委员 张凯:锁定问题症结后,我们立即会同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麻柳乡等职能部门实地查勘,成功争取资金修建了320米长的生产便道,解决了困扰28户群众一年多的耕种难题。
2024年以来,广元市纪委监委坚持把集中整治作为头等大事,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等中、省明确的7个领域专项整治,一项一策、精准施治,通过实施“断根行动”管“身后事”、“七步工作法”护“高标田”、“三级联查”保“校园餐”、“三项清理”治“钱袋子”,查处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整治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采访】广元市监委委员 雍明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攻坚势头,在案件查办上持续用力,压实行业主管监管责任,狠抓履职尽责,“查改治”一体推进。同时,持续深化“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全力办好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主持人:
“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的推行,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以前能解决而没解决、解决了但没解决好的问题。泸州市在全市全面铺开“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联千村进万户”,合江县荔江镇针对当地的乡里乡情,也想出了一个新实招。
【正文】正值盛夏,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荔枝林连绵成片,红果满枝。作为“中国晚熟荔枝第一镇”,这里的荔枝种植面积达15万亩,2025年预计产量有6000万公斤,占全省总产量45%左右,综合产值约20亿元。
繁荣背后,却有一群特殊群体的困扰:荔江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过半,其中不少不识字,看不懂宣传单,使用老年机,也扫不了二维码,遇事难“找纪检”,如何才能打通这“最后一米”的距离?
【采访】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纪委副书记 朱思箫:“联千村进万户”活动开展中,全镇15个村(社区)分别是市、县、镇15名纪检干部“一对一”联系,所有干部都公开了自己的姓名、职务,还有联系方式,每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创新推出了“找纪检一键拨”的服务。
2024年4月初,合江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韩坤就在一次入户走访时,给他负责“一对一”联系的柿子田村7组村民——冯瑞烈设置了“一键拨”。
【同期声】泸州市合江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韩坤:你现在用得起不?你打电话,比如说,一直按到2,一直按2,嗯。
【同期声】泸州市合江县荔江镇柿子田村7组村民 冯瑞烈:通了通了,方便得很。
按照“一户一号”原则,纪检监察干部共计在当地2178名高龄老人的手机中,设置了纪检监察干部号码专属快捷拨号键——“2”键,实现一拨即通,“有事随时找纪检”,让监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半个月后,冯大爷突然想起,家中还4亩、80余棵荔枝树几乎荒废了。因为自己既无力管护,也缺乏种植技术,他一直拿这片荔枝林没有办法。但看到纪检监察干部们帮乡亲们办了不少实事,冯大爷也想试试看,自家的荔枝林能不能找到新的出路。于是,冯大爷拨通了韩坤的电话。
【采访】泸州市合江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韩坤:我给冯大爷说,不要着急,我们会给你想办法。然后我马上把问题转交给了镇纪委,并由镇纪委督促镇农业农村办来协调处理。很快,这4亩荔枝林就成功承包给了本村的荔枝种植大户,现在冯大爷一家每年能够获得7000余元的荔枝承包费。
“找纪检一键拨”,不仅解了个人难题,更成为收集民情、护航产业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这项服务已经推动当地解决了27个荔枝产业发展的问题,累计助农增收100余万元。
主持人:
集中整治工作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磐石工程。未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深化“五主”一体工作格局,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着力点,以“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为支撑点,努力打造群众乐于反映诉求的“首选站”、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终点站”,让每一句“不好办”都变成“马上办”。
好,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