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从夏花绚烂到秋叶静美,一股“清风”自五月启程,吹过全省21个市州,在这个秋天收获满园廉韵。作为四川省第四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的重磅活动,“清风满天府”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文艺作品巡演紧扣“纪检为民”主题,把打好正风肃纪反腐主动仗、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倾力护航四川发展、监督守护民生关切、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担当故事,一一搬上舞台,化作一个个精彩节目。那么,这场覆盖全省的文化盛宴是如何实现的?又有哪些独特的亮点呢?
【同期声】开场歌舞《清风满天府》片段
【正文】将记忆的指针回拨到2025年5月10日,四川省第四届“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清风满天府”文艺作品首场展演盛大启幕。随着开场歌舞《清风满天府》的旋律响起,正式拉开了年度展巡演的帷幕。
【采访】四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 向军:作为省纪委监委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全省性大型文艺展巡演活动,这次巡演不是简单的文艺汇演,而是全省廉洁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接地气的廉洁教育。我们想通过艺术化表达、舞台化呈现,把纪检监察干部“护航发展、服务为民”的实干故事讲透,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四川扎根。
高质量的节目编排无疑是实现这一文化浸润、教育感化效果的关键。紧扣上述要求,在节目编排上,此次巡演创新采用了“省地结合”模式:省纪委监委从全省范围精选了一批符合主题的精品力作,作为本次巡演的“固定曲目”;另一方面,每到一地,均指导各地深入挖掘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并加入巡演节目单,让每一地的巡演节目都是带着“地方味”的“特别版本”。
【采访】四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 胡婷:我们不搞“千篇一律”,每一场巡演,都有鲜活素材,就地取材,比如甘孜的长征故事、南充的古代贤吏传说、巴中的红色人物事迹,在当地的宣传效果很好。省级层面做的,就是把这些“本土故事”打磨成“精品佳作”,让廉洁文化既有统一主题,又有地方特色。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往往离不开有声有色的活动开展。历时5个多月的“清风满天府”文艺作品展巡演,正是这样一场生动实践。活动行程覆盖全省21个市(州),超2万人次党员干部现场观演,从5月10日在成都启程,于9月29日在广安圆满收官,收获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
【采访】观众 李菊:作为观众来讲,那些小品歌舞,真正是把正风反腐、维护发展、服务群众的故事演活了,既好看又受教育。用这种方式来宣传廉洁,特别深入人心,希望以后能够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主持人:
可以说,每一次巡演就是一次廉洁故事的生动讲述。那么,就让我们再次打开这用清风廉韵绘就的艺术光影画卷,领略纪检监察干部的铁骨柔情与为民风采。
【同期声】情景剧《护航》片段:本台最新消息,“引水入竹”工程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开启。此项工程关系到百万百姓和当地企业的用水问题,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市委要求市纪委监委设立专班工作组,负责工程推进的监督保障工作。
【正文】情景剧《护航》,是达州市纪委监委以“助力发展”为创作点位,借用了早前大竹县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当地人民誓言破除“十年九旱”的这一背景进行创作的。当时,在修建“引水入竹”工程时,纪检部门积极协调各方,勠力同心,克服万难,确保工程高效推进。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网沿途地形地势复杂多变,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任务繁重,工程建设遇到了重重阻力。
【同期声】情景剧《护航》片段
工头:刘常委,我们施工管道铺设的线路,与两条高铁建设的路线交汇了,这进度可怎么推啊?
民营企业老板:赔偿都没有谈妥就要进场施工,我一个民营企业,那后续赔偿哪个来保证嘛?
村民:好恼火哟,他们那些施工场地一天整得个乌萱萱的,闹得我屋头那些鸭子,它都不下蛋了。
这是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事关发展的关键掣肘。但当地纪检干部有条不紊,精准拆解,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扎实解决,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高效沟通,稳住了大局,安定了人心,一步步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 邱斌锋:在现实中,“引水入竹”工程从启动建设到通水运行仅用两年多时间,并且提前13个月全线竣工通水。这和纪检干部的合力攻坚密切相关。我们以这段故事为创作背景,将其搬上舞台,就是想生动展现这股势如破竹的“纪检力量”。
监督护航发展的故事,既有重大工程的“加速度”,也关乎田间地头的“精细活”。相声《田里那些事儿》,则是四川省纪委监委外宣品牌栏目《蜀地清风》结出的硕果之一。此前,内江市在该栏目中选送了一系列相声作品,讽刺不正之风、讴歌清风正气。此次,四川省、内江市以及市中区三级纪委监委整合优势,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主题,特邀四川省曲协副主席、秘书长李多,与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张徐联袂主创,打造出了这部贴近生活、笑料十足,又发人深省的全新作品。
【同期声】相声《田里那些事儿》片段
甲:那就是你……(打唱)专项资金挪作他用,整到最后填不起空空。
乙:也不是,嘿嘿。
甲:(打唱)虚假招标搞串通,层层转包把工程掏空。
乙:还不是。
甲:(打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各个环节吃拿卡要,你胡乱搞。
相声《田里那些事儿》的演出者扮演着老百姓、村民的角色,用群众的声音对纪检工作进行褒奖,又通过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的演唱和表演方式,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地方特色和娱乐性,将纪律规矩妙趣横生地呈现出来。
【同期声】相声《田里那些事儿》片段
甲:纪检的同志在这儿就更对了。
(打唱) 有问题就要有人来管,
有苗头就要预防在先。
有标准、有方案,有法规、有研判,
有制度、有路线,有尺度来有方圆。
抓重点,监督检查、防微杜渐,
全覆盖,不放过问题一点点。
【采访】中国曲艺牡丹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 张徐:这一次巡演中,我们的任务是用相声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纪检工作,所以我们就采用了把金钱板糅合到相声里面,金钱板是四川的国家级非遗,又是我们四川话,又是我们四川的曲艺形式,所以非常接地气,每当看到我们观众,为一个包袱笑的时候,或者听我们把农田基本建设那些解释得清楚点头的时候,我们就觉得我们的纪检宣传任务已经成功了。
当然,监督的“探头”既要对准田间地头,也要深入乡村院落。话剧小品《纪委书记来到幸福村》就将视角从广阔的田野拉近到一个具体的村庄——幸福村。这台由泸州市纪委监委牵头相关单位创排的小品节目,故事以全省乡镇层面深入推进“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工作为背景,围绕新上任的镇纪委书记魏民来到幸福村走访展开。剧目一开始并未回避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村民们的言语间满是辛辣的质疑。
【同期声】小品《纪委书记来到幸福村》片段
二娃:又来了,又来了,大家晓不晓得,世界上最难找的地方是哪里?
老陈:是有关部门。
二娃:最难猜的官话是啥子?
老陈:是研究研究。
连芯:这些问题确实都得按……
二娃:按流程办,按流程办嘛。
魏民:既然我们今天都来了,那一定会研究解决的嘛。
然而,镇纪委书记魏民并没有被这些声音劝退,反而将群众的“刺耳”之言当作改进工作的突破口,积极推动,立行立改,最终用实际行动一一兑现了拖欠的土地流转金、换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也叩开了村民紧锁的心扉。这个小品生动诠释了,纪检工作赢得信任靠的不是言语,而是实打实为群众纾困解难的行动。
【采访】四川师范大学表演系教研室主任 毛栋:书记一次次地向村民问情况、找问题,从最初的对方置之不理,到后来他拉过一个小板凳,靠近村民坐下来这样一个细节的处理,就是信任建立的一种视觉象征。那么在台词上,我们也没有回避矛盾。通过这种强烈的语言对比,我们把“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这项工作,浓缩成了一个个有温度、有冲突的戏剧瞬间,希望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真切地感受到纪检工作的不易和温度。
主持人:
从盛夏到金秋,这场遍及巴蜀大地的“清风”之旅,以省级层面的统筹规划为基石,以各市州的创新实践为血肉,真正将廉洁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了万千党员干部群众的心中。巡演虽已落幕,但其涵养新风正气、厚植崇廉意识的深远影响,正如同秋日的积淀,为未来的生长蕴藏着无限生机。当然,这场文化盛宴的精彩远不止于此。在下一期的节目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市州巡演,为您探寻更多独具匠心的特色节目。
好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再见。
编辑人员:赵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