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新时代 护航新征程 | 巴中市:整合多维监督力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巴中市纪委监委

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五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坚定稳妥正风肃纪反腐,紧扣现代化建设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力保障全省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5月16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扬帆新时代 护航新征程——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专栏,集中展示我省各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成效经验,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展成效

巴中市:整合多维监督力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17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必须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号角。打硬仗,尤需铁的纪律作风保障。对于巴中市纪检监察系统而言,如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成为必须攻克的基层监督难题。

恩阳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督查。(刘峻志 摄)


在此背景下,由市委主导、市纪委牵头成立的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办应运而生。三年时间里,这支“兵力”不足30人的纪律部队,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市699个贫困乡村和院落,而制胜“兵法”便是分区分级、联督联查机制。

“我们综合脱贫任务、贫困程度、脱贫成效等因素,将全市乡镇分为‘Ⅰ、Ⅱ、Ⅲ级攻坚区’,统筹市县乡三级纪检监督力量,按攻坚评级确定督查力度、匹配监督力量。”暗访督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协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各级监督力量单元,杜绝了多头督查、反复督查,促进了扶贫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同时,在“黄橙红”三牌预警、“三函”督办等机制的配套下,脱贫攻坚监督质效得到切实提升。

据统计,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累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124个,围绕老百姓“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开展系统治理,护航巴中如期实现全域脱贫,市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办也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19年初,随着“两项改革”在全省铺开,“群众身边的问题要靠群众身边的组织来解决”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为此,继续做强基层监督,激活村级纪检组织监督力量势在必行。

通江县沙溪镇桑丝坪村纪检委员何洪枢在巡田时查看群众育苗播栽情况。(闫靖 摄)

“多到田边逛,问面问产量,四季促耕种,饭碗端手上……”这段通俗易懂的口诀,来自《巴中市村(社区)纪检干部监督“一本通”》。为帮助村级纪检干部解决“监督啥、咋监督”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将乡村振兴、耕地红线、粮食安全、乡风文明等监督重点,归纳为巡田、巡路、巡院户,盯章、盯账、盯风尚6个方面,并提炼为“三巡三盯”履职口诀,除此之外,还根据时令时节,以《时间卡》《任务卡》亮明监督事项,以“履职101问”指明监督方法,为村级纪检干部提供按图索骥式的监督范式。

“一本通”下发不久,针对党员陈某拟办30桌祝寿宴的情况反映,通江县马岭村纪检委员赵绍勇根据“一本通”中处理党员违规操办“坝坝宴”的监督指引,敦促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对陈某予以协调劝导,及时避免大操大办。书上的理论产生了实践的效果,一来二去,“一本通”成为了不少村级纪检干部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一本通”解决的是基层监督路径精准有效的问题,而着眼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整体重塑,巴中市还配套梳理中央、省、市下发的关于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等200余份文件,按照市县乡3个层面,分别形成了从线索处置到处分执行全流程的“指导教材”。同时,通过开展案件复盘、书记答疑和书记带案汇报等,有效推动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将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

“除了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我们还在县级层面推行‘三层协作’机制,以常态化的力量整合实现基层监督质效最大化。”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巴中还将继续围绕基层治理、“微权力”监督等方面,深化“一网一链条”“一章一体检”“一码一平台”“一榜一测评”等工作机制,多措并举、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看变化

谈未来

巴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李洪斌:我们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刻不停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把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抓手,持续探索深化“一网一链、一章一榜、一本通、一平台”等工作举措,着力解决“力难贯”“人难管”“事难督”“意难平”“职难履”等实际问题,全力推动基层组织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监督”推动“大治理”,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助推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人员:陈浩文

扬帆新时代 护航新征程 | 巴中市:整合多维监督力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发布时间:2022-05-23 来源:巴中市纪委监委 字体大小: 分享至:

者按

五年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五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坚定稳妥正风肃纪反腐,紧扣现代化建设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力保障全省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5月16日起,“廉洁四川”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扬帆新时代 护航新征程——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专栏,集中展示我省各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成效经验,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展成效

巴中市:整合多维监督力量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017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必须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号角。打硬仗,尤需铁的纪律作风保障。对于巴中市纪检监察系统而言,如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成为必须攻克的基层监督难题。

恩阳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走访督查。(刘峻志 摄)


在此背景下,由市委主导、市纪委牵头成立的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办应运而生。三年时间里,这支“兵力”不足30人的纪律部队,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市699个贫困乡村和院落,而制胜“兵法”便是分区分级、联督联查机制。

“我们综合脱贫任务、贫困程度、脱贫成效等因素,将全市乡镇分为‘Ⅰ、Ⅱ、Ⅲ级攻坚区’,统筹市县乡三级纪检监督力量,按攻坚评级确定督查力度、匹配监督力量。”暗访督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协作机制有效整合了各级监督力量单元,杜绝了多头督查、反复督查,促进了扶贫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同时,在“黄橙红”三牌预警、“三函”督办等机制的配套下,脱贫攻坚监督质效得到切实提升。

据统计,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累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124个,围绕老百姓“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开展系统治理,护航巴中如期实现全域脱贫,市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办也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19年初,随着“两项改革”在全省铺开,“群众身边的问题要靠群众身边的组织来解决”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为此,继续做强基层监督,激活村级纪检组织监督力量势在必行。

通江县沙溪镇桑丝坪村纪检委员何洪枢在巡田时查看群众育苗播栽情况。(闫靖 摄)

“多到田边逛,问面问产量,四季促耕种,饭碗端手上……”这段通俗易懂的口诀,来自《巴中市村(社区)纪检干部监督“一本通”》。为帮助村级纪检干部解决“监督啥、咋监督”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将乡村振兴、耕地红线、粮食安全、乡风文明等监督重点,归纳为巡田、巡路、巡院户,盯章、盯账、盯风尚6个方面,并提炼为“三巡三盯”履职口诀,除此之外,还根据时令时节,以《时间卡》《任务卡》亮明监督事项,以“履职101问”指明监督方法,为村级纪检干部提供按图索骥式的监督范式。

“一本通”下发不久,针对党员陈某拟办30桌祝寿宴的情况反映,通江县马岭村纪检委员赵绍勇根据“一本通”中处理党员违规操办“坝坝宴”的监督指引,敦促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对陈某予以协调劝导,及时避免大操大办。书上的理论产生了实践的效果,一来二去,“一本通”成为了不少村级纪检干部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一本通”解决的是基层监督路径精准有效的问题,而着眼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整体重塑,巴中市还配套梳理中央、省、市下发的关于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措施使用等200余份文件,按照市县乡3个层面,分别形成了从线索处置到处分执行全流程的“指导教材”。同时,通过开展案件复盘、书记答疑和书记带案汇报等,有效推动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将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融入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

“除了提升‘单兵’作战能力,我们还在县级层面推行‘三层协作’机制,以常态化的力量整合实现基层监督质效最大化。”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巴中还将继续围绕基层治理、“微权力”监督等方面,深化“一网一链条”“一章一体检”“一码一平台”“一榜一测评”等工作机制,多措并举、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看变化

谈未来

巴中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李洪斌:我们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刻不停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始终坚持大抓基层,把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重要抓手,持续探索深化“一网一链、一章一榜、一本通、一平台”等工作举措,着力解决“力难贯”“人难管”“事难督”“意难平”“职难履”等实际问题,全力推动基层组织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小切口”撬动“大监督”推动“大治理”,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助推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路上,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人员:陈浩文